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4科室培训平衡针灸常用穴位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科室培训平衡针灸常用穴位课件

前 言 此篇章起源于北京军区总医院王文远教授为治疗野外作战易受伤,但又缺医少药,而且传统西医见效慢的短处,而独创的一门针灸学,此针灸学和传统针灸不同之处在于他的简单易学,而且是国家卫生部向军队及广大基层推广的一门技术。 本人利用此技术在西部山区两年期间曾跟随当地老院长下乡近百次,共同为上千名患者解除疼痛之苦,本人也亲手为二三百人治疗。自感效果较明显,基本几秒之内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趁此机会愿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共同学习进步。 平衡针灸学是由北京军区总医院王文远教授成功创立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现代针灸学。 平衡针灸学是研究人体生命科学发展的自然规律;通过针灸调节大脑中枢系统的平衡,达到对各脏器生理功能修复的科学。它所阐明的规律是通过研究发现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在大脑中枢靶位调控下,依靠病人自我修复的现代针灸学 1 、阴阳整体学说   中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维持着正常的阴阳动态平衡,祖国医学早在《 内经》 中就有“脏腑相关”、‘形神合一”、“人体小天地”等论述,这就构成了人体白身的整体观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当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破环了阴阳动态平衡所形成的病理过程,必然会出现“有诸内必形诸外的整体反应原理人体各个渐部的病变实际上是整体病变的一个局部表现因为人体的体表与体内,脏与腑都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根据体表的各种变化,从中探索和掌握体内的病理变化,然后进行相应的平衡治疗平衡针灸学就是将病理过程的形成和悄失归结为把平衡失调达到重新恢复平衡的功能动态变化。 临床常用平衡穴位介绍 临床常用的平衡穴位共38个。其中头颈部平衡穴位9个,上肢部平衡穴位11个,胸腹部平衡穴位3个,脊背部平衡穴位4个,下肢部平衡穴位11个。 现分为三组介绍 一、颈肩腰背痛穴组 二、疼痛穴组 三、杂病穴组 一、颈肩腰背痛穴组 (一)颈痛穴(液门) 定位:此穴位于手背部,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指掌关节前凹陷中。 局解:在第四掌骨间背侧集中,布有第四掌背动脉,皮下有手臂静脉网,和尺神经手背支 (指背神经),和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法 针感: 局部出现酸麻胀感。爆炸式疼痛。 功能: 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经。 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颈肩综合症、颈肩肌腱炎、颈性头痛、颈性眩晕,临床还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足底痛、落枕 。 按语:是以穴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以治疗颈椎病为主,其以中老年为多发病,病因主要为生理性衰老。因此为巩固疗效,减少环境诱发因素,避免局部受凉,颈部不要锻炼,不要人为加大运动,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 (此穴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平刺2寸 1 10天 半月-半年 歌诀:颈痛液门透中渚,指背神经交叉取, 颈部病变与落枕,肋间坐骨痛可取。 (二)肩背穴 定位:位于尾骨旁开2寸。 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二头肌,和臀下动静脉及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坐骨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向下刺。 针感:放射性麻胀感为宜,向足部放射。 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待出现相应针感后即可出针。 功能: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祛风湿,疏通经络,醒脑开窍,镇静安神。 主治:颈肩综合症、颈间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昏厥 、偏瘫、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 按语:因取穴不方便,临床上以肩痛穴代替。 歌诀:肩背尾骨外二寸,坐骨神干交叉值。 颈肩筋膜综合症,偏瘫癫痫癔症分。 (三)肘痛穴(膝眼) 定位:位于髌骨与髌韧带两侧凹陷中。 解剖:在膝关节韧带两侧,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神经前皮支及肌支。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股神经前皮支及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局部针感,膝关节沉紧感。 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不提插,待针体进入到一定要求深度即可出针。 功能: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活络,理气止痛。 主治: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预炎、不明原因的肘关节疼痛,以及偏瘫、荨麻疹、踝关节扭伤。 骨性膝关节炎 从外向内刺2.5寸 针感为膝关节的沉胀,针尖向下45度,以免出皮下。膝三针:外膝眼向内膝眼扎一针、不出皮下、斜向内下方1.5寸,第二针,内膝眼向外膝眼扎一针、不出皮下、斜向内下方1.5寸,第三针。形成倒三角▽。 按语:在取穴原则上,肱骨内上髁炎取外侧肘痛穴,外上髁炎取内测肘痛穴。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