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行性腮腺炎课件_14
流行性腮腺炎 概 述 定义: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时邪引起的急性肺系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大,疼痛为主要特征(病因、疾病性质、临床特征)。 概 述—发病情况 1.发病季节:四季均可发病,冬春易流行。 2.发病年龄:多发于15岁以下儿童,年轻成人亦可发病。2岁以内少见。 3.传染性及免疫力:传染性强,患病后(包括隐性感染者)可获得终身免疫。 4.预后:一般预后良好,少数邪盛正虚者,可产生变证(内陷厥阴,毒窜睾腹),既使出现变证,预后也不严重。 概 述—命名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为“痄腮”。民间又称为“鸬鹚瘟”“哈蟆瘟”、“大头瘟”。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原——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机理: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上呼吸道并增殖 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 增殖的病毒 入血 第一次病毒血症 播散入腮腺、颌下腺、性腺、胰腺、乳腺、中枢神经系统 病毒再度增殖再入血 引起炎症 相应症状。 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天,一般2~3周。 前驱期症状一般较轻,可有轻、中度体温升高,头痛、肌痛、全身不适及纳差。 临床表现 腮腺肿大:前驱期后1~2天腮部肿痛,常一侧先肿,2~3天后对侧亦肿,或仅有颌下腺肿而无腮腺肿大。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的漫肿,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肿痛在3~5天达到高峰,一周左右消退。 并发症(神经系统) 1.脑膜脑炎 男女之比3~5:1。 发病机制:①是腮腺炎病毒感染神经元;②是感染后脑炎伴有脱髓鞘病变。 临床表现:高热、头痛、嗜睡、颈项强直、呕吐 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500×106/L,亦有达1000×106/L者,以淋巴为主,蛋白正常或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 一般预后良好,大多1~2周内恢复。脑炎可能留下永久的后遗症甚至死亡。 并发症(神经系统) 2.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偶有腮腺炎后1-3周出现,预后多良好 。肿大腮腺可压迫面神经引起暂时性面神经麻痹,有时出现三叉神经炎、偏瘫、截瘫及上升性麻痹等。 并发症(神经系统) 3.耳聋:由听神经受累所致,发病率虽不高(约1∕15000),但可发展成永久性和完全性耳聋,75﹪为单侧。 并发症(生殖系统) 1.睾丸炎 青春期男孩发病率为14%~35%,最小3岁。多发于腮肿后3~10天。 临床表现:高热、寒战、恶心、呕吐、下腹痛,患侧睾丸明显肿痛、触痛,30%~40%受累睾丸发生萎缩,13%生育受损,但不育少见。可伴附睾炎。 并发症(生殖系统) 2.卵巢炎 青春期女性患者有7%可发生卵巢炎。 表现有发热、呕吐、下腹疼痛及压痛,但不影响日后生育功能。 并发症 胰腺炎 发于年长儿,见于腮肿后3~4天,亦有不伴腮腺肿大者。 主要表现:体温骤升、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及中上腹剧痛。局部腹肌紧张及压痛。血清淀粉酶升高,血清脂肪酶升高。多数一周内恢复。偶见腮腺炎后几周内出现糖尿病。血脂肪酶检测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多数正常或稍低。 2.淀粉酶 急性期血清及尿淀粉酶升高,其值与腮腺肿胀成正比。合并胰腺炎者升高更明显。 实验室检查 3.血清学检查 检测S抗体和V 抗体,S抗体早期阳性率75%,为近期感染证据,6~12个月渐下降;V抗体起病后1个月达高峰,维持6个月,以后渐下降,2年后达到低水平并持续存在。 4.病原学检查 PCR检测简单、易行。 诊断 1.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2.发热,以耳垂为中心的漫肿,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压痛明显。腮腺管口红肿。 3.血象 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降低或稍增高,淋巴细胞可相对增加。 4.血清、尿淀粉酶增高。 5.可疑病例作血清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 鉴别诊断 1.颌下淋巴结炎 肿痛不以耳垂为中心,肿块边缘清楚,质地较坚硬,推之可移动。 2.化脓性腮腺炎 腮腺部位剧痛及触痛,表面发红,触之有波动感,腮腺管脓液流出。WBC、N增高。 鉴别诊断 3.其他病毒性腮腺炎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等也可引起腮腺炎,可依靠病原学抗体检测鉴别。 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常证: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主。 病初温毒在表,须配合疏风解表。 热毒壅结者,以清热解毒为主。 腮肿硬结明显者,治以软坚散结,清热解毒 变证:邪陷心肝—熄风开窍,毒窜睾腹—清肝泻火。应配合外治法,促进局部消肿止痛 分型论治—常证 1.温毒在表 证候 微热恶寒,咽红、咽痛、纳差。以耳垂为中心腮部漫肿疼痛,压之有弹性感,咀嚼不便。舌尖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药 银翘散加减。常用药: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桔梗、板蓝根、夏枯草、赤芍、僵蚕、甘草。 分型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