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套娃(外二篇).doc.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俄罗斯套娃(外二篇).doc.doc

  俄罗斯套娃(外二篇) 知晓俄罗斯套娃是在我童年。那时红卫兵终日在大街小巷出出进进,长驱直入一些“封资修”、“牛鬼蛇神”的住处进行抄家,那些被抄的家庭一时间鸡飞狗跳,惶惶不可终日。在许多裸露的破窗和撞开的大门中,我茫然地掠过所有的狂热和狼藉,只觉得寒冷和孤独。 .  突然,一个童话似的女人站在一盏微弱的灯光下,她约三寸高,头上包着花花绿绿的头巾,穿着厨娘围裙一样的蓝色的衣服,圆身大肚,上下一样粗,没脚,色彩斑斓,给人很慈祥、很没心眼、乡下女人的感觉。开始以为是不倒翁,拿在手里上下摸了摸,像皮肤一样柔软;碰了碰,没倒,不是不倒翁!以为已经一览无余了,于是把她紧紧地抱在怀里,不肯松手。这家几个孩子还小,可能不懂得家里发生了什么,没有理会父母惊恐无奈的表情,看着我一个劲地捂嘴笑,猛然有一个孩子从我手中抢过去,把套娃的身子拧成两半,再从她的肚子里又取出一个比一个小和她一模一样的娃娃在桌子上摆成一排,记得一共七个,最后一个拇指大小,可爱极了。我稀奇得不得了,觉得那就是一个温热的世界。我在那里呆了很久,舍不得离开。   当时我很想把她拿走,这个愿望非常强烈,强烈得让我痛苦。   心里放不下,又去过几次,像去会一个朋友。   最后一次溜去时,那家人估计又被红卫兵洗劫了一次,屋里祖上遗留下来的字画书籍一把火给烧了,套娃也被砸得粉碎。最大的那个只剩下一个彩色的肚子,变成一块块小瓦片,肮脏地躺在墙角的青苔和落叶中。那些小的套娃也不知道被扔到哪儿去了,我捡起一块,托在手心看了半天,觉得凉冰冰的,不知道是我的泪水还是套娃的泪水?然后很伤感地把它装在衣服口袋里,悄悄带回家。   许多年,我一直没忘记这件事。   后来在其他一些地方也不余遗力地去找过,特别是在旅游的途中,总想着突然和她相遇,了结我童年时的一个破碎的梦想。   当终于有一天,这种套娃铺天盖地的时候,我又有些泄气。她们站满旅游景点的大小摊位,但神情大多粗俗呆滞,一眼扫去,大同小异,像一堆没洗干净的萝卜。她们不是我童年时的那个朋友。   前几日终于有了去俄罗斯的机会,首先冲去购买套娃。在琳琅满目的套娃中,我一眼就看中一款蓝色套娃,她和我小时候惦记的那个套娃的色泽有几分相似,做工非常细腻,图案特别清新,羞涩典雅,很有少女的韵味,而不是大婶和大妈的神情。   蓝色套娃是纯手工做的,上面的白色圆点全是凸起的。木头是上好的椴木,掀开盖子不仅看得见木头的年轮、虫眼,还闻着一股乌克兰草原的清香味,摸起来就像皮肤一样的质感,非常有弹性。   套娃一共十个,打开来依次排列,递等高度分毫不差,最小的才一粒蚕豆那么大,但仍然精神抖擞地站着,风度翩翩。   把她们一个个小心翼翼装回去之后,我按照苏联作家鲍……以回忆我后来所喜爱和一一阅读过的前苏联文学。   有时候,我会把她们打开排列成一行放在落日余晖的窗前,轻声呼唤她们,像呼唤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沧桑而盛大的生命。   当然,人生如白驹过隙,许多光阴中,会沉淀和经历各种幸福和不幸福, 如今无论是喀秋莎还是娜塔莎,都不是我童年时看见的那个她了,我和她在历史的一个瞬间碰上,但结果擦肩而过。   今生,还能相遇吗?我永远心存一份等待。   寻找呼兰河   到哈尔滨,去了圣索菲娅教堂、太阳岛、中央大街,还不肯回宾馆,我还在街上转,若有所失。好像觉得还有一桩什么事情在心里搁着,而且已经很久很久了。徘徊着,忽然,眼睛落在一个门牌上,看见“呼兰区”几个字,心里像提了一桶水,猛烈晃了起来。   那个哀叹“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的独特任性,才华横溢的女人在我眼前一闪而过。   那是萧红。   1940年12月20日,萧红写完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为松花江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源出小兴安岭,上游克音河、努敏河等支流汇合后称呼兰河。《呼兰河传》所描写的呼兰就是这个黑龙江的呼兰县。2004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呼兰县,设立哈尔滨市呼兰区。   就是说,或许我现在就站在萧红所描写的童年时她祖父的那个荒凉的后院里,而斯人如斯夫,已离去多年,不甚感怀。   《呼兰河传》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写中国东北呼兰河畔一个小县城里的故事。这是1938年作者继《生死场》之后,萧红在重庆开笔创作的一部自传性长篇小说,当时由于颠沛流离,直到1940年年底才在她寓居的香港最后完稿成书。   这是一部浸透了创作主体自身情感色彩,以满蕴情致的笔调描绘出的茫茫东北平原上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地理环境、历史变迁的小说,是她创作生涯中最着力也最具特色的情感泪滴。   那个时刻,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离家乡的萧红更加怀念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我常读这本书,发现它在艺术形式上比较独特: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