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发展季刊学校社会工作人员在情绪行为障碍学生转介前介入之.PPT

社区发展季刊学校社会工作人员在情绪行为障碍学生转介前介入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区发展季刊学校社会工作人员在情绪行为障碍学生转介前介入之

研究生:魏羽辰 報告 社區發展季刊 學校社會工作人員在情緒行為障礙學生轉介前介入之角色_ 以品行疾患 兒童/青少年為例 摘要 1.社會日益重視校園霸凌問題 2.部分霸凌者可能為疑似情緒行為障礙學生 3.本文以情緒行為障礙學生中之品行疾患兒童/青少年為例,探析心理特質、具實證基礎的介入策略內容,並分析學校社工應如何與學校教育體系與家庭成員合作 緒論 霸凌者的行為發生在兒童/青少年階段,更令人擔心長期發展的結果,是否導致霸凌者成人之後有反社會行為 霸凌行為的成因眾多,包括源於權威管教因素、壓力來源大。但須注意有部分霸凌者可能有某些特定的身心特質,譬如:ADHD、 對立反抗疾患、品性疾患 校園霸凌 School bullying,指個人長期遭受惡意的心理、身體和語言攻擊。 加害人:可以是一個人或一群人。通常為學業成就低落、人際疏離 受害人:身心痛苦、憂鬱、恐懼、逃學、逃家、飲食不正常、自殺 地點:可能是校園內或校外 學校社會工作之功能 學校社工服務內涵:個案工作處理學生困擾問題、向教師、家長解釋學生問題內涵、為學生家長提供團體工作、為學校人員提供諮詢、開發並運用社區資源 瞭解霸凌學生:家族史、家庭環境、社區脈絡、及學生身心因素 學校社工vs輔導教師差異:個案、團體工作、 連結社區資源,全面身、心、社會評估 v s 個別與團體諮商納入課程教學 品性疾患 定義如下 行為特徵為:持續、重複地違反規則、不顧侵犯他人權益; 行為型態:攻擊、對人或動物殘忍、破壞他人財物、說謊、偷竊 DSM-IV-TR:以初發年齡分為 兒童期初發型與青春期初發型兩種亞型,分野為10歲。 兒童初發型比青春期初發型有更多品性問題、攻擊、說謊、偷竊、破壞行為,與成年後反社會人格疾患有高相關 品性疾患特徵 特徵:不斷違反他人權力、他人所有物與社會預期反應 診斷標準:這些行為在過去一年內會出現三次or最近六個月內至少出現一次 品行疾患兒童/青少年易有「恃強欺弱」現象 品行疾患兒童/青少年對懲罰或獎賞不會有很大反應,甚至將懲罰視為某種增強 品行疾患兒童/青少年常伴隨症狀包含:過動、焦慮、緊張、沮喪、學業上困難、人際關係不佳 品行疾患兒童/青少年的學校生活適應問題 學習注意力有困難 無法達成學校與教師的要求或遭受同學的排擠,所以相較於其他學生有較高缺曠率 中輟、中途被學校開除學籍 品行疾患學生衝動行為症狀型態七階段 若學生有以下的行為型態疑似為品行疾患,但仍要與教師、家長、社區等跨情境瞭解,才能判斷 1.冷靜階段 6.緩降階段 2,誘發因子階段 7.修復階段 3.焦躁階段 4,加速階段 5.高峰階段 轉介前介入與具實證基礎的輔導策略 疑似品行疾患兒童須經一段時間有系統的觀察、介入、評估,並根據介入結果分析,才能決定學生是否進入特教體系接受輔導 實施轉介前介入的介入反應歷程包含: 1.推展以實證為基礎的教學介入 2.動態篩選,找出班上具有問題的兒童 3.由學校社工、特教老師給予輔導並持續追蹤 4.若有進步則持續輔導追蹤,直到學童之行為表現已達應有成就水準 5.由普通教師、特教老師、社工組成專業團隊共同輔導,並持續追蹤 6.學童表現仍無進步,則進入特教系統 具實證基礎的介入策略 親職行為訓練:品行疾患的兒童/青少年因無法達成父母的要求導致常有親子間磨擦 家庭因素與父母不當管教將導致這些兒童/青少年症狀加重 情緒障礙的兒童以「規則」來管理行為或藉由命令、規範、自我指導語言控制刺激的行為上有缺陷,因此兒童父母須比一般父母使用更多系統化、外顯特徵明確、易注意到的規範、且對兒童的服從行為提供增強並削弱不服從行為 認知行為訓練 自我教導策略 1.由教導者大聲地予以外在言語示範 2.教導者陳述外在語言,學習者依據言語的陳述進行實作 3.學習者大聲陳述外在語言,教導者壓低音量予以提示 4.學習者自行透過外在語言的陳述,指導其工作進行 5.學習者以默念方式陳述,指導其工作進行 6.學習者以內在語言指導其工作進行 以同儕為中心的介入策略 1.首先,學校行政體系要將以同儕為中心介入策略列入學校課程 2.學校社工開始徵求校內適合的同儕夥伴 3篩選與配對品行疾患學生與同儕 4.訓練同儕夥伴 5.制定行為目標及定期評量進步情形 6.定期午餐約會,讓品行疾患學生與同儕夥伴分享心得 7.建立督導會議,提供改善策略 學校社會工作員與團隊合作 與學校行政人員合作 與班級導師、輔導教師、特殊教教師合作 與學生家庭成員合作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