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戊型肝炎研究.ppt

猪戊型肝炎研究.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猪戊型肝炎研究

猪戊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Progress on swine Hepatitis E) 2010年10月31日 目录 ( CONTENTS ) 1.1 猪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1.2 猪戊型肝炎的病原学 1.3 猪戊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4 猪戊型肝炎的发病机制 1.5 猪戊型肝炎的诊断 1.6 猪戊型肝炎的预防 1.7 猪戊型肝炎的疫苗的研究 1.8 猪戊型肝炎的研究意义与问题 戊型肝炎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E) 1 9 5 5 —1 9 5 6年, 印度新德里 因一次饮用水被污染 , 随后就暴发 了一场急性病毒性肝炎 的流行 , 感染约 2 9 0 0 0人 (基因型为 I型) 1986 — 1988年中国新疆地区爆发了涉及十二万人的HEV感染,死亡千人,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爆发感染(基因I型) 2 0 0 2年 7月, 日本进行全 国调查, 结果发现, HEV的感染者已达到 6 5 0万人。 HEV宿主 戊型肝炎国内外流行情况 国内流行趋势: 据卫生部全国法定传染病疫 情报告 , 近年来中国的 HE发病率呈逐年递增 的趋 势。各省 市 自治区都有 HE的发生 , 其 中新疆 、 山 东、 河北 、 辽宁、 吉林 、 内蒙古和北京等地发生过暴发 或流行 。 全球流行趋 势 :迄今为止 , 世界上已经有 5 0 余次 HE暴发或流行, 临床上超过 50%的 急性 肝 炎 是 由 HEV 所致 。 全球分布图 戊型肝炎传播途径 水源性传播 感染HEV猪 食源性传播 主要通过未煮熟的食物 血液传播 主要通过打针和输血传播 垂直传播 主要通过胎盘传播 戊型肝炎的病原学 (Pathogenic Characters of Hepatitis E) HE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无囊膜的球形颗粒 ,直径为 2 7 ~3 8 n m,平均 3 2 ~3 4 n m,表面有刺突( s p i k e s ) 和 锯齿状( i n d e n t a t i o n ) , 内部呈现 两种不同形态 : 一种 内部密 , 为完整病毒颗粒 ; 另一 种内部透亮, 为不含完整基 因的缺陷病毒颗粒。蔗 糖梯度离心前者沉降系数为 1 8 3 S, 后者为 1 6 5 S 。病 毒的浮密度在蔗糖溶液中为 1 .3 4 g / mL, 在酒石酸 钾溶液中为 1 .1 8 g / mL。 HEV图片(一) 电镜下的HEV病毒粒子结构图 图片(二) 病毒的醋酸铅负染电镜照片,箭头所指白点为病毒颗粒 图片(三) HEV粒子电镜照片模拟图 血清型和基因型 通过氨基酸推导 , 现已经确定H E V 只有一种血 清型。 但在不同的分离株中发现, 其核苷酸变异非 常大 ,因而针对H E V 基 因分类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议 案。目前 ,最得到认可的是将H E V 分为4 种基 因型 ,分别为H E V I、 HE V Ⅱ 、 HE V Ⅲ 、 H E V I V。 4 个基因型 中还可细分为不 同的基因亚型。基 因I 型 、 Ⅱ型在 热带或亚热带主要是通过粪 便污染水源而引起HE 流行和暴 发 ;基因Ⅲ型 、Ⅳ型 在美 国、 欧洲 国家、 中国、日本等国家则主要以散发 HEV基因特点 基 因组长约7 .3 k b . 包含两端短的非编码区, 其 中5’端非编码区大概包括2 5 个核苷酸 , 3 ’端非编码 区为 6 5 ~ 7 4 个核苷酸 , 在3 ’末端还连接有一段p o l y ( A) 尾 巴。中间为3 个开放 阅读框分别为O R F 1 、 O R F 2 和 O R F 3 。 三个开放阅读框特点——重叠 抗原表位 对HE V结构蛋 白研究 发 现 , HE V 存在多个免疫显性抗原表位 、 B 细胞抗原表 位 及产 生 中和 抗体 的抗原 位 点 ,且 主要 集 中于 ORF 3 和ORF 2内。 HE V ORF 2 内至少含有7 个显性抗 原表位 , 大部分集中于靠近C 末端的2 / 3 区域。 通过抗原性分析 , 确定 了我国基 因型 (Ⅳ型 ) 的 中和表位位于ORF 2 4 7 4 ~ 6 1 3 氨基酸之间 ,确定了 ( 基因 I型) 的中和表位位 于ORF 2 4 5 8 ~ 6 0 7 氨基酸之问。 三个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 ORF1 主要编码与病毒RNA复制有关的非结构蛋白,长约5Kb,位于基因组5’末端。 ORF2 编码的结构蛋白,ORF2长约2kb,位于编码区的3′末端,为主要的结构基因编码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