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pptVIP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ppt

12.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地了解重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B 13.1897年9月5日上海《游戏报》第74号,刊登一篇文章,作者记载自己观看某艺术形式的感受:“如影戏者,数万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状而纷呈,何殊乎铸鼎之象,乍隐乍现,人生真梦幻泡影耳,皆可作如是观”。这一艺术形式是 (  )。 A.皮影 B.电影 C.戏剧 D.杂技 B 14.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C 1519世纪70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 (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电报 C 16.有关“吴淞火轮车” 说明不正确的是 (  )。 A.国人最早打造了上海交通 B.说明近代交通在中国出现 C.这有利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进步 D.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A 17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  )。 A“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专为游观而发” 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章处理” 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 D“男女杂坐,不以为嫌” D 18.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离别》:“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A 考纲要求:近代以来铁路公路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 通讯工具的变革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史观: 近代化、城市化、全球化 经济与政治、文化关系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程标准:(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上海磁悬浮列车 重点:?交通事业的发展 难点?:交通事业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古代的交通工具 木船、马车、轿子 百姓步行 动力:人力、畜力 特点:速度慢 春 望 杜甫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古代的通讯方式 书信(带信、飞鸽、驿站) 烽火 ▲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的进步: 1.轮船——航运交通 2.火车——铁路交通 ▲通讯工具和通讯方式的进步 1.电报:有线 无线 2.电话:有线 ——电讯事业 3. 无线 4. 互联网 3.汽车——公路交通 4.飞机——航空交通 动力:机械动力(蒸汽—内燃—电气)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1881年,中国人在唐山和胥各庄之间自主修筑一条长10千米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以便将河北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烟煤运出。但清末的中国官府却视这种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距离唐山不远的东陵。为了保护陵寝的风水不被破坏,他们弃用冒白汽、拉长笛的蒸汽火车头,而让骡马充当火车头。 ▲背景: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举办一批民用工业,河北开平矿务局是其中之一,为了将它所产的煤炭运出而修建了唐胥铁路。 ▲铁路上的“马拉火车”说明:受中国封建制度和思想观念的束缚,清政府愚昧无知,使西方先进科技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胥铁路”修筑的背景是什么? 铁路上的“马拉火车”说明什么问题? D.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 C.到“九五”期末(2000年): 一、火车和铁路业发展(陆路) 3.新中国:铁路发展迅速 A.“一五”:宝成铁路(西南) ⑵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 ②机车改进: ③铁路大提速: ⑴基本告别蒸汽机车 ⑵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 ⑶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已崭露头角 ▲原因: 1.民族独立 2.经济不断发展 3.政策推动 4.投资加大 5.对外开放程度加深 6.技术不断发展 ⑴京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