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聚合反应.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聚合过程中,TEMPO是稳定自由基,只与增 长自由基发生偶合反应形成共价键,而这种共价健 在高温下又可分解产生自由基。因而TEMPO捕捉 增长自由基后,不是活性链的真正死亡,而只是暂 时失活,成为休眠种(见图2—4)。 图2—4 TEMPO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 图2—4 TEMPO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 3.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 TEMPO引发体系导致自由基活性聚合的原理是 增长链自由基的可逆链终止,而可逆加成-断裂链 转移自由基聚合过程则实现了增长链自由基的可逆 链转移。 在经典自由基聚合中,不可逆链转移副反应是 导致聚合反应不可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可逆链转 移则可形成休眠的大分子链和新的引发活性种。这 一概念的建立为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研究指明了方 向。如何将这一原理付诸实践,关键是能否找到如 图2—5中所示的理想链转移剂。 图2—5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原理示意图 其中A—X为链转移剂 1998年,Rizzardo在第37届国际高分子学术讨论 会上提出了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概 念。 并提出了具有高链转移常数和特定结构的链转 移剂双硫酯(ZCS2R)。其化学结构如下式所示。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机理可用下 列反应式表示: 4.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基本原理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概念是Matyjaszwski和王 锦山于1995年提出的。典型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的基本原理示于图2—6。 图2—6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机理 引发 增长 在引发阶段,处于低氧化态的转移金属卤化物 Mtn从有机卤化物R-X中吸取卤原子X,生成引发 自由基R·及处于高氧化态的金属卤化物Mtn+1-X。 自由基R·可引发单体聚合,形成链自由基R-Mn·。 R-Mn·可从高氧化态的金属络合物Mtn+1-X中重新 夺取卤原子而发生钝化反应,形成R-Mn-X,并 将高氧化态的金属卤化物还原为低氧化态Mtn。 如果R-Mn-X与R-X一样(不总是一样)可与 Mtn发生促活反应,生成相应的R-Mn·和Mtn+1-X, 同时若R-Mn·与Mtn+1-X又可反过来发生钝化反应 生成R-Mn-X和Mtn,则在自由基聚合反应进行的 同时,始终伴随着一个自由基活性种与有机大分子 卤化物休眠种的可逆转换平衡反应。 由于这种聚合反应中的可逆转移包含卤原子从 有机卤化物到金属卤化物、再从金属卤化物转移至 自由基这样一个循环的原子转移过程,所以是一种 原子转移聚合。同时由于其反应活性种为自由基, 因此被称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 聚合是一个催化过程,催化剂M及M-X的可逆转 移控制着[M·],即Rt/Rp(聚合过程的可控性),快 速的卤原子转换则控制着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 质量分布(聚合物结构的可控性)。 5 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虽然有强大的分子设计功 能,但也存在一些致命的缺点。如ATRP的引发剂 通常为有机卤化物,毒性较大;催化剂中的还原态 过渡金属化合物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致使贮存 和实验操作都较为困难;催化体系活性不太高,用 量较大;金属盐作催化剂对环境保护不利等。 为此,近年来一种改进的ATRP——反向原子转 移自由基聚合(RATRP)技术得到发展。 RATRP技术采用传统的自由基引发剂(如偶氮 二异丁腈、过氧化二苯甲酰等)和高价态的过渡金 属络合物(如CuCl2、CuBr2等)组成引发体系,反 应过程可用图2—7表示。 图2—7 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机理 与常规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中首先用Mtn活 化休眠种R-X不同,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是从 自由基I·或I-P·与XMtn+1的钝化反应开始的。在引 发阶段,引发自由基I·或I-P·一旦产生,就可以从 氧化态的过渡金属卤化物XMtn+1夺取卤原子,形成 还原态过渡金属离子Mtn和休眠种I-X或I-P-X。 以后,过渡金属离子Mtn的作用就同常规原子转移 自由基聚合中一样了。 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也是由Matyjaszwski 和王锦山博士等人首先报道的。1995年,他们应用 AIBN/CuCl2/bpy成功实现了苯乙烯的反向原子转移 自由基聚合。由于是非均相反应,Cu(II)的用量很 高时才能较好的控制聚合,而且反应速度很慢。这 种非均相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对(甲基)丙 烯酸酯类单体的聚合难以控制。之后,Teyssie等将 其发展为 AIBN/FeCl3/pph3 体系,成功实现了甲基 丙烯酸甲酯的活性可控聚合。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