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站房基坑降水方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州站改造工程南侧普速站房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3年第393号); 1.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1.3《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1.4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苏州站改造工程南侧普速站房的施工图纸; 1.5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的南侧普速站房基坑施工图纸; 1.6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7周边环境、既有建筑,地下管线调查情况; 1.8《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1.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1.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 建筑概况 苏州火车站改造工程为铁路苏州站新客运用房,位于苏州市平江区原苏州火车站位置。整个车站规模为七站台十六线(包括四条250~350KM时速正线),地下为苏州地铁2号线和4号线上下层平面交叉设站通过。 整个站区南临北环路,北临苏站路,东西侧为苏虞路和广济路。车站主站房南北长310米,东西长480米,平面功能上由南站房、北站房和中央候车大厅组成,整体建筑平面承“工”字型布局,北区城际站房建筑面积为34890m2,于2010年7月1日竣工通车;南区普速站房建筑面积为50827m2。建筑地上两层,地下三层,建筑一层中部为站台层,南北站房为进站大厅和售票大厅,层高为8.7米,二层为候车室,空间高度约13米。地下一层为出站大厅兼城市过街地下通道,层高11.55米。 本工程基坑南站房坑深约9.55~10.65米,北侧为国铁站台,南侧为火车站南广场地下空间。行包库房基坑深约7.80米,北连行包通道与邮包通道,西侧为南北联系通道。基坑采用放坡及土钉墙作为围护结构的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的施工是随着基坑开挖分段分层施工。 2.2 地质概况 苏州站场地位于太湖冲湖及泻湖沉积平原区,地势平坦,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大。据勘察结果,60m以内土层为第四系全新世至早更新世沉积的疏松沉积物,以粘性土为主,间夹砂性土。 按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沉积环境、成因类型,分述如下: 1、(1)1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黏土:深灰色,软塑为主,局部流塑,有土腥味,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土质不均,机械学校~南侧河浜两侧均有分布。层面埋深0~3.9m,层厚0.5~3.9m。 2、(2)黏土:褐黄~灰黄色,软塑为主,局部硬塑,含铁锰质结核,夹灰色条纹,层面埋深0.9~7.2m,层厚0~4.6m。 3、(3)粉质黏土:灰黄~青灰~灰色,软~硬塑为主,局部软塑及流塑,含铁锰质斑点及灰色团块,下部夹薄层粉土,局部粉土含量高,层面埋深0.4~8.6m,层厚0.4~8.2m。 4、(3)-1淤泥质黏土:灰色,软塑至流塑,含云母碎片,层面埋深3.5~11.8m,层厚0.4~14.3m。 5、(4)粉土:夹薄层粉质黏土、粉砂,灰色,中密,饱和,以石英长石矿物为主,含云母碎片,层面埋深4.75~16.5m,层厚0.9~12.9m。 6、(4)-1粉砂:灰色,中密,饱和,含云母碎片。层面埋深5.5~14.6m,层厚1~8.18m。 7、(5)粉质黏土:灰黄、青灰~灰色,软塑,含铁锰质斑点,青灰~灰色条带、团块,夹少量钙质结核,局部为厚2~5m暗绿~灰黄色黏土,硬塑。层面埋深5.8~25.5m,层厚5~26.3m。 8、(6)黏土、粉质黏土:暗绿色,硬塑,含灰色条带、团块,含铁质氧化物斑点,夹少量铁锰质结核,偶夹薄层粉质黏土,层面埋深16~28.5m,层厚0.4~13.35m。 9、(6)-1粉质黏土:灰绿色,软塑。层面埋深21.9~30.9m,层厚0.7~9.3m。 10、(7)粉土夹薄层粉质黏土:灰黄~灰色,中密,潮湿。层面埋深25~38.7m,层厚0.2~14.15m。 11、(7)1粉质黏土:灰绿色夹褐黄色,软~硬塑,局部含铁锰结核。层面埋深29.2~41.5m,层厚0.7~9.7m。 12、(7)1-1粉砂:深灰色、灰色等,中密~密实,饱和。局部夹粉土,粉质粘土等,含铁锰结核。层面埋深33.2~40.1m,层厚1.5~10.3m。 2.3 地下水 2.3.1 地表水 区内地表水系极其发育,太湖水经河道源源不断给场区内补给地表水,地表水另一来源为大气降水,水位标高的变化主要受太湖水位、周围江湖水位及季节性降水变化而变化,以蒸发及人工取水为区内地表水的主要排泄方式。 2.3.2 地下水 ⑴ 潜水 潜水主要赋存于浅部的①填土层的孔隙中,富水性差。其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周围湖(河)网体系,以大气蒸发及向周围湖(河)道的迳流为其主要的排泄方式。勘察

文档评论(0)

peace03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