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油微生物中文资料-综合打印版.txt世上最珍贵的不是永远得不到或已经得到的,而是你已经得到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东西!爱情是灯,友情是影子。灯灭时,你会发现周围都是影子。朋友,是在最后可以给你力量的人。 本文由cashehe6807125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石油微生物中文资料-综合打印版 石油微生物中文资料 综合打印版
微生物采油是利用微生物的活动及其代谢物进行强化采油的技术 [1~3].本文采用从油田水中分离出的菌种,以青海七个泉油田原 油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较详细的室内实验研究,目的是弄清所筛选 出的微生物对七个泉油田原油的作用及效果,以寻求提高该油田原 油采收率的新途径. 结论: 1 ,原油受微生物作用后,族组分和分子结构都发生变化.高碳数正 构烷烃降解成低碳数烷烃; 芳烃骨架不受影响,支链断裂;代谢产 物有有机酸,气体和酮,醚类物质. 2 ,原油受微生物作用后物性变化较大,粘度, 凝点, 蜡含量均降低. 3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如短链有 机酸可与岩石矿物反应,增大低渗透地层的渗透率,气体可以增加 地层压力,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物质可改变岩石表面性质. 向廷生,何正国,佘跃惠等,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研 究,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25(4):53-57 [摘要] 以地层微生物地化活动的活化作用为基础的提高石油 采收率生物技术, 在大港孔店油田做了先导性试验(2001~2004 年) . 微生物的活化作用是通过注水井循环导入充气水和补充含 N , P 的矿物盐而获得的. 这项生物技术的使用引起地层微生物的活化, 这个活化首先是在注水井的近井底区域, 接着是在沿着水动力学 方向一致的区域进行.第一阶段, 需氧烃降解微生物的活性增加, 导致地层水碳酸氢盐和乙酸盐含量的增加; 第二阶段, 在缺氧区 域甲烷产生菌被激活.本源 MEOR 先导性试验表明, 地层水中的微 生物指标与生产井的产量有关, 通过试验多采出 16000 余吨原 油. 本源 MEOR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 方法以地层本源微生物活性 作用为基础, 在注水中引入空气和磷酸盐以及含氮的矿物质. 第一 阶段, 需氧的和兼性厌氧的烃氧化菌被激活, 由于重油的部分氧 化, 形成乙醇, 脂肪酸, 生物表面活性剂, CO2 , 多糖和其他组分, 这些物质一方面是原油释放剂, 另一方面用作厌氧微生物(包括甲 烷产生菌) 激活剂. 第二阶段, 甲烷产生菌在厌氧层被激活, 产生 CH4 溶于原油后, 就会增加原油的流动性, 进而提高石油采收率. 在详细调查大港油田孔二北断块本源微生物区系组成基础上, 于 2001 年 4 月开展激活本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先导试验, 在 每年 4~9 月间循环注入含氮,磷源的充气水; 到 2004 年底; 取 得了良好效果. 周玲革, 佘跃惠,冯庆贤, 激活地层本源微生物提高稠油采收 率,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27(1):93-95 摘 要 用最大或然数(MPN) 微生物计数法测定油田深度为1. 0~1. 5 m 地表土壤样品的甲烷氧化菌数量,结合气相色谱法测定 土壤中甲烷氧化菌消耗甲烷的速率,来分析供试地区甲烷氧化菌的 异常,推断地下天然气藏的分布.甲烷氧化菌的数量与其活性具有 正相关性,但不具有明显的规律特征.甲烷氧化菌的数量明显高于 背景值.供试油田土壤的湿度,p H 值和岩性对甲烷氧化菌的数量 与活性影响不明显.通过对油田20 个测点土壤中甲烷氧化菌数量 及相关井位的研究,结果表明甲烷氧化菌的数量可以作为指示天然 气藏分布的指标. 试验油田东部及东南部为有利气勘探区. 该方法 作为天然气勘探的一种辅助手段,具有快速,低成本的优点. 在地层压力的驱动下,油气藏的轻烃气体持续地向地表作垂 直扩散和运移〔1〕.土壤中以轻烃气体作为其唯一碳源和能源的 专性微生物在油藏正上方的地表土壤中非常发育并形成微生物异 常.通过检测烃氧化菌的数量和活性,可以判断地表微生物异常, 从而指示地下油气藏的分布〔2〕.甲烷氧化菌属于一类特殊的烃 氧化菌群.它仅能利用C1 化合物,而不能利用糖类或其它有机物, 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进行选择性培养可以将甲烷氧化菌从其它细菌 中分离出来.Hanson 等综述了甲基营养菌的生态及其在甲烷物质 循环中的作用〔3〕.甲烷新陈代谢的过程由Leadbet ter〔4〕首 先提出.已知微生物首先通过甲烷加氧酶活化甲烷,在有氧条件下 生成甲醇,进一步氧化可生成甲醛.甲醛可以被同化产生生物质或 被氧化成CO2 并产生能量.天然气中98 %以上是甲烷气,甲烷易于 往地表扩散,甲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