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存储技术小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字电视存储技术小议

XDCAM专业光盘在制播系统的应用 [内容提要]:今年我台在数字化项目改造的过程中将摄、录、编、播的存储介质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造——XDCAM专业光盘系统。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用于记录数字电视信号的存储介质——专业蓝光盘的性能,并与其它存储技术进行了比较。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介绍了专业蓝光盘在电视台制播系统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数字压缩 近线存储 存储介质 XDCAM专业光盘 如今,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广播电视技术已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数字技术时代,在这一领域变化最大的当属电视信号存储技术。在模拟电视技术时代,磁带是唯一具有实用价值的电视信号存储介质,但是随着数字技术时代的到来,各种数字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尤其是数字压缩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完善以及存储介质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磁带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从图像质量、记录成本、录放(读写)速度、存储介质寿命、性能价格比的各方面均衡比较,磁带、硬盘、光盘、半导体等存储介质各有优势。因此,数字电视存储技术已经从磁带一统天下转变为盘带并存的格局。当前存储技术的发展方向(1)单位存储密度越来越大。(2)硬件体积越来越小。(3)功耗越来越小。(4)寿命和安全性越来越高。(5)存储信息的处理交换传输效率越来越高bit,再加上30%的冗余度作为校正码,数据量之巨大使得存储量大、价格低的磁带几乎成为唯一具有使用价值的存储介质。但是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后,光盘和硬盘也加入了竞争行列。对于图像数字压缩,人们比较熟悉的是MPEG1和MPEG2压缩标准。这种标准已成功地运用于VCD、DVD、DVB-S、DVB-C等许多产品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由于MPEG算法是一种非对称的压缩和解压标准,它不适用于集压缩记录和解压重放于一体的数字录像设备中。此外,MPEG压缩标准中的帧间压缩也满足不了录像设备编辑节目精确到帧的要求。所以数字录像设备大多采用的压缩标准是以DCT为基础的帧内压缩或可解决编辑精度的改进型MPEG2方式。随着数字压缩技术的发展,视频产业界已提出了多种压缩标准和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领域和磁带、硬盘、光盘及新型半导体存储等不同的记录介质。但是所有的格式都是建立在数字压缩技术基础上的。 二、几种数字存储介质的特性 目前电视节目的录制、存储还主要使用磁带,编辑和播放则广泛采用了硬盘网络技术,不久的将来,光盘技术和半导体存储技术也将全面进入电视的各个环节。这几种存储媒质在数字电视图象信号的存储上各具特色。 磁带介质是一种稳定、廉价、易于使用的电视节目存储介质,但是磁带的某些固有缺陷限制了它在现在和未来非线性化、网络化时代的发展和应用。线性机制的磁带系统在素材上下载、信息搜索定位、元数据存储提取支持能力等方面的先天不足阻碍了磁带系统在网络时代的应用,同时,磁带及磁带设备对外界环境较为敏感、使用周期短、不易长时间稳定保存,这些缺点使得磁带越来越不适于作为归档存储系统来保存视音频素材。 磁性硬盘HDD是由若干旋转的钢性磁盘片和悬浮的精密驱动定位的磁头密封在金属盒子里制成。HDD的磁盘材料与磁带类似,现已由早期的涂布型转向薄膜型,磁片也从铝合金转向无电解镍电镀合金。因其记录密度高,容量大,搜索速度快,可靠性高而倍受青睐。缺点在于震动容易导致磁盘损坏。硬盘在微机及广播电视的制作、播出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冗余技术将磁盘组成磁盘阵列RAID3已广泛用于诸多电视台的硬盘播出系统中。近年来,传统的硬盘存储技术在应用了垂直存储技术以后,存储容量又获得了更大的突破,-2标准记录信息的数字光盘DVD。代表产品为SONY公司推出的专业蓝光盘。 目前,半导体存储技术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发展,主流闪速存储器厂家采用018μm,甚至0.15μm的制造工艺。借助于先进工艺的优势,Flash Memory的容量可以更大 专业光盘 闪存卡(P2) 磁带 (50Mbps) 性能参数 存储容量 (GB) 23.3GB与50G 4-64GB 40-120GB 尺寸、重量 (g) 90g 45g 100-200g 记录速率 86Mbps (单速) 640Mbps(只是卡片内部总线极限速率,具体与系统连接速度受IT系统各级接口设备限制,如USB接口、硬盘接口等) 约60Mbps 网络速率 接口速率(Ethernet, IEEE1394, USB2.0) 约130Mbps 约130Mbps 实时 随机访问能力 毫秒级 毫秒级 5秒--2分 耐用性 介质重复使用次数 写10000次,读1000000次 1000000次 300次 驱动器寿命 4000-6000小时/光头 金手指接触性磨损 1000-3000小时/磁鼓 媒体存储寿命 50年 没有人会长期保存闪存卡中的内容,必定需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