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郑 劼;一、 概述;(一)、红外光与红外光谱;2.红外光谱:
以连续波长的红外光照射样品所得的吸收光谱。
E = E内能+E平动+E振动+E转动+E电子
△E =△E振动+△E转动+△E电子
;红外光区划分;
红外光的三个区域:
(1)近红外区:13000~4000cm-1
研究分子中的O-H、N-H、C-H键的振动倍频与组频。
(2)中红外区:4000~400cm-1
研究大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振动基频。
(3)远红外区: 400~25cm-1
研究分子的转动光谱以及重原子成键的振动等。;(二)、红外光谱表示法;(三)、IR与UV的区别;(四)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条件一:辐射光子的能量应与振动跃迁所需能量相等。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分子振动能量Ev 是量子化的,
即
E V =(V+1/2)h?
?-分子振动频率,
V-振动量子数,值取 0,1,2,…
只有当 Ea= ?EV 时,才可能发生振转跃迁。; 对称分子:?=0,辐射不能引起共振-红外“非活性” 振动。
不产生红外吸收,如:N2、O2、Cl2 等。
非对称分子: ? ?0,红外 “活性” 振动。
产生红外吸收。 ;二、基本原理及基本概念;(一)、振动形式;(一)双原子分子振动
1.谐振子
为了讨论方便:
双原子分子A—B→近似看作谐振子
两原子间的伸缩振动→近似看作简谐振动
振动形式≈简谐振动
;;(2) 不同C键的K值
C—C:5N/cm
C=C:10N/cm
C≡C:15N/cm
;1.谐振子:;;(二)基本振动形式;1.伸缩振动:键长变
(1)对称伸缩: νs
(2)不对称伸缩: νas;2.弯曲振动:键角变
(1)面内: δip
剪式振动δ
面内摇摆ρ;;多原子基团有更多的振动形式,可以出现一个以上基频振动吸收带,吸收带的数目与分子的自由度有关。
自由度的数目等于分子中所有原子在空间的位置所需要坐标的总数。
3N = 平动 + 转动 + 振动
振动自由度 = 3N – 6 - 非线性分子
振动自由度 = 3N – 5 -- 线性分子
双原子分子 N = 2,振动自由度 = 3×2-5 = 1
三原子分子 N = 3,振动自由度 = 3×3-6 = 3 -非线性
N = 3,振动自由度 = 3×3-5 = 4 -线性;水分子——非线性分子
;CO2分子 ——线性分子;2. 峰数振动数
(1)偶极距变→IR
(2)ν相同→简并
(3)强峰掩盖弱峰
(4)峰强较小
(5)峰位落在4000~400cm-1外;vas vs ?; 瞬间偶极矩变化越大,吸收峰越强;
能级跃迁的几率越大,吸收峰也越强。
基态?第一激发态,产生一个强吸收峰(基峰);
基态?第二激发态,产生一个弱的吸收峰(倍频峰);;(4) 红外光谱中峰的形状有宽峰、尖峰、肩峰、双峰;红外光谱中常用术语;(三)、振动频率与峰位;(四)、影响特征吸收频率的因素;(2)共轭效应:C
共轭效应↑→电子平均↑→K ↓ →ν ↓;孤对电子与相邻不饱和基团共轭。;同时存在诱导和共轭效应, 应考虑两种效应总和的净结果。;共轭与诱导效应共存时的情况:;2.空间效应
(1)场效应 F
只在立体结构上靠近的基团间才能产生。
同 e- 排斥↑→ K ↑→ν↑;(2)空间位阻
位阻↑→C共轭↓ →K↑ →ν↑;(3)跨环效应
环共振→ e-平均↑→ K ↓→ν↓
可多品生物碱(A)的νC=O(1675cm-)νC=O(1700cm-1);(4)环张力
环状化合物吸收频率 同类链状化合物吸收频率
环外“=”张力↑→ν↑
环内“=”张力↑→ν↓
*注:S成分↑→键↓→ K↑→ν↑;40-;3.H-bond
(1)分子内:e- 平均↑→ ν↓ 峰宽 与浓度无关
;(2)分子间:C共轭↑→ ν↑
浓度↑→H-bond↑→ν↓; 氢键改变了原来化学键的力常数:?移向低波数,?增加,并变宽。 ?移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