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的酒与酒文化
四川的酒与酒文化
明清时期四川的酒
南宋末年,长达半个世纪的宋元战争,加上蒙古贵族的掠夺,使四川社会经济遭到很大破坏。元代普遍实行禁酒,但因“川蜀地多岚瘴”,便对四川给以“弛禁酒”的优惠政策。元代四川酒课7590锭20两,占全国酒课的第五位。宋时的一些名酒如郫筒酒、鹅黄酒等在元代仍然享有盛名。元代川籍大文学家虞集在他的诗作《代祀西岳至成都作》中就留下了“赖得郫筒酒易醉,夜深冲雨汉州城”的诗句。
明清时期是川酒发展的重要阶段,白酒生产工艺普遍推广,酿酒技术不断改进,川酒中的众多名酒开始崭露头角。
明清时期,泸州酿酒业十分发达。著名的泸州老窖,建成于明代中叶。到清同治年间,温氏家族第九代传人温宣豫从泸州“舒聚源”酒坊买下十口陈年酒窖,随同后来陆续收购的“禄厚祥”、“富生荣”、“顺昌祥”,统称为“豫记永盛烧坊”,就酿制出了号称“三百年老窖”的曲酒。据《泸县志·食货志》载:清末泸州“以高梁酿制者曰白烧,以高梁、小麦合酿者曰大曲。清末白烧槽房六百余家,出口远销永宁及黔边各地……大曲槽房十余家,窖老者尤清冽,以温永盛、天成生为有名,远销川东北一带及省外。”1958年,国家轻工部委托四川省人民政府,组织来自全国的有关专家,对今日泸州曲酒厂一车间所在地——泸州南城营沟头整齐排列的陈年老窖窖龄进行考察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些老窖建成的时间当在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泸州老窖池是我国酒文化的珍宝,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文物,因而赢得了“国宝窖池”之美称。明代大诗人杨慎对泸州美酒备加赞赏,曾写下了“玉壶美酒开华宴,团扇熏风坐午凉”、“江阳酒熟花如锦,别后何人共醉狂”等佳句。清乾隆年间,被称为“再世谪仙”的川籍著名诗人张问陶乘船出川路经泸州时,写下了不少吟咏泸州城、泸州人、泸州酒的诗作,其中题为《泸州》的两首七绝曰: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
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江给客橙。
滩平山远人潇洒,酒绿灯红水蔚蓝。
只少风帆三五叠,更余何处让江南。
在我国名酒“五粮液”的产地宜宾,随着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酿酒的专业作坊——糟房。当时较有名的糟坊是位于宜宾城北门顺河街的“温德丰”和“德盛福”。“温德丰”生产的“杂粮酒”,是仿宋代名酒“荔枝绿”的酿制方法,以高梁、糯米、大米、小麦和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混合酿制而成,成为酒中佳品。据考证,明代宜宾酿出的“杂粮酒”,即为今日“五粮液”的前身,其最老的窖池,已有400多年历史。
赤水河畔的川南古镇古蔺县二郎镇,属先秦时代“夜郎”的疆域。2000年前,古夜郎人就已开始酿酒。二郎镇地处川黔交通要道,与贵州名酒产地茅台隔赤水河相望,相隔不过几十里。北宋年间,二郎镇一带酿出了优质大曲——“凤曲法酒”。明代赤水河畔出现了酿酒的“回沙工艺”。清代二郎镇已有大小酒坊、糟房20余家,酒师、酒工数以百计,除生产著名的“凤曲法酒”外,还酿造各种曲酒、白酒、果酒和杂粮酒。1904年,荣昌人邓惠川在二郎镇开办“絮志酒厂”,后改名“惠川糟房”。他们学习茅台酒的酿造经验,在原“凤曲法酒”的基础上酿造出一种“开坛喷香,入口呈酱”的酱香型美酒,命名为“回沙郎酒”,这便是今日国家名酒——郎酒的前身。
明清时期,绵竹酒业兴盛、往来商贾如云。在酿酒作坊中,以朱、杨、白、赵四家最为著名。清初,朱熠创办“开益”酿酒作坊,传至光绪年间,朱家后代将作坊改为“天益老号”。不久前,考古工作者在绵竹市棋盘街发掘出一处酒坊遗址、即称为“天益老号”酒坊遗址。遗址出土文物200多件,包括碗、盘、碟、杯、壶等多种酒具。经专家论证后认为,“天益老号”酒坊遗址再现了从原料蒸煮、拌曲发酵到蒸馏取酒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国白酒独特的生产工艺和流程。遗址规模巨大,工艺要素齐全,保存完好全国罕见,是继成都水井坊遗址和江西李渡烧酒作坊遗址之后,我国酒文化考古的又一重大收获。
在清康熙年间,善长酿酒的绵竹人酿造的绵竹大曲就已誉满全川。据《绵竹县志》载:“大曲酒,邑特产。味醇香,色洁白,状若清露”,因而又称为“清露大曲”。人称清代“蜀中第一诗人”的罗江人李调元,说自已“天下名酒皆尝尽,却爱绵竹大曲醇”。他在《函海》一书中,对绵竹大曲作了专门记述:绵竹清露,大曲酒是也,夏清暑,冬御寒,能止呕吐、除湿及山岚瘴气。他晚年的一首《醉后作歌》诗,抒发了自己畅饮绵竹大曲后喜极而狂,童心大发的情景:
不复序齿竞就坐,转瞬瓶罄空壶觞。
更有优伶解人意,歌声袅袅兼笙簧。
枯肠得酒高兴发,亦自起舞如巫娘。
群儿拍手父老笑,此翁无乃今之狂。
明清时期,成都是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著名的工商都会之一,酿酒业自然十分发达。考古工作者在成都水井街全兴酒厂内发掘出烧酒坊遗址,是我国经过科学发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