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贯彻ISO9000国际标准.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如何贯彻ISO9000国际标准

如何贯彻ISO9000国际标准   要贯彻ISO9000国际标准,必须分阶段解决策划、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符合ISO9000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的问题。   1.策划阶段   策划阶段一般有如下步骤:   领导决策,也就是领导决定要推行ISO9000。   领导决策的动机无非如下:   一是领导认为要与时俱近,与国际惯例接轨;   二是领导认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纲;   三是领导认为ISO9000国际标准确实是最先进、最有效的管理手段;   四是领导认为顾客需要我们提供产品质量保证的信任,推行ISO9000有利于增强顾客满意,有利于市场竞争;   五是领导认为别的同行企业推行ISO9000之后,确实取得了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六是为了取得更好的触手可摸的政绩,有利于荣升荣调;   七是领导认为这是全体员工的要求;   ……   很多企业的领导人作出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决策的动机单纯是想取得认证,拿到”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这张国际、国内贸易的”通行证”,以增加组织在本行业的市场上竟标的实力,甚至打入国际市场,这是明智的。但是,这种动机往往会演变成为认证而认证的不正常的动机,这却是我们不提倡的。为认证而认证的组织,不可能真正去实施质量管理,很可能是摆摆形式,做做样子,它的质量管理体系不过是一个花架子,不仅对组织没有帮助,而且损害ISO9001认证的崇高的声誉和权威,这是我们反对的。   准备贯标,也就是做好贯标的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   任命管代;因为管理者代表是主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人,这是ISO9000国际标准的规定。一般来说,如果管理者代表参加了一定的贯标培训,就能做好这一工作;如果管理者代表不能胜任这一工作,就应该由管理者代表负责联络咨询公司帮助管理者代表贯标;   制定计划;就是制定贯标的计划,包括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谁负责,谁验证,要制定得详详细细,一丝不苟。   提供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资源,其中主要是人力资源,也就是要专门抽调若干人员组成一个贯标委员会,专门从事贯标工作;其次是时间资源,也就是要在百忙之中抽出足够的时间让员工参加培训、编写文件、适应新的工作节奏和新的工作环境、培养新的工作习惯、接受严格的内部审核等。   建立体系。可按如下步骤建立:   选择国际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有两个,一个是ISO9001,这是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标准,是最低要求,即起码的要求,是用于认证目的的要求;另一个是ISO9004,也是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标准,是较高要求,不是用于认证的目的,而是业绩改进的指南。   一般来说,希望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或希望快速地改变落后的管理现状的组织应选用ISO9001,它比较简单易用;已经获得了ISO9001认证的组织,希望更上一层楼,更好地改进业绩的组织,或者希望一开始就用更高要求来攀登高峰的组织,应选用ISO9004。   ISO9001和ISO9004是全世界顶尖的质量管理方面的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吸纳了全世界优秀的国家质量奖标准的精华。所以,根据ISO9001或ISO9004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绝对是最科学化和最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1和ISO9004都遵循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的PDCA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计划阶段:根据组织的政策和顾客的要求,制定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方针和目标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措施;   2)实施阶段根据计划,实施并有效地控制已经制定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措施;   3)验证阶段:根据组织的政策目标和要求,监督和监视管理过程的运行和管理措施的落实,必要时采取补救和纠正措施;   4)改进阶段:定期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改进管理过程和管理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ISO9001和ISO9004吸纳了戴明的管理理论,把质量管理体系的众多的要素归纳为四个模块: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这样归纳既便于理解,更便于运作。   识别质量因素   也就是要找出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决策、过程、环节、部门、人员、资源等因素。   一般来说要识别如下质量因素:   a)有没有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有没有认识满足顾客要求的重要性,有没有建立增强顾客满意的意识;   c)有没有认识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有没有建立严格遵守质量法律法规的意识;   d)有没有成立质量管理的专门机构或安排质量管理的专职人员;   e)职责权限有没有分清,内部沟通渠道是不是通畅;   f)有没有确保质量管理所需的资源的获得;   g)有没有识别和确保影响质量工作的人员所必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