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pcs和pmcs的新合成方法及高耐温性sic纤维的制备研究.doc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PCS和PMCS的新合成方法及高耐温性SiC纤维的制备研究
关键词:碳化硅纤维 先驱体转化法 聚碳硅烷 超临界流体 烧结致密化
摘要:高耐温性SiC纤维是制备高耐温性先进复合材料的关键原材料。基于在先驱体中引入致密化元素并且采用低氧不熔化方法、再经过高温烧结致密化制备高耐温性SiC纤维的思路,本论文研究了合成聚碳硅烷(PCS)的超临界流体方法以及合成含钇、铝及钇/铝复合PCS的“低分子量聚碳硅烷(LPCS)热聚法”,合成了具有良好组成、结构与可纺性的先驱体超临界流体聚碳硅烷(SCFs-PCS)、含钇聚碳硅烷(PYCS)、含铝聚碳硅烷(Pamp;#39;ACS)和含钇/铝复合的聚碳硅烷(PYACS),通过熔融纺丝,采用空气氧化+化学气相交联(CVC)联合作用实现了原纤维的可控氧含量不熔化,再经过1000℃热处理和1800℃烧结,制得SiC(Y)、SiC(Al)和SiC(Y/Al)三种高耐温性SiC纤维。 本文首次将超临界流体方法应用到由聚二甲基硅烷(PDMS)热解重排转化合成PCS中,很好地解决了PCS合成过程中传热均匀性和反应均匀性的问题。在反应釜中,以二甲苯为超临界流体介质,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可以保证体系处于超临界流体状态。在超临界流体(SCF)状态下合成的PCS(SCFs-PCS)与高温高压法合成的PCS(HP-PCS)和常压高温法合成的PCS(NP-PCS)具有基本相同的元素组成及分子结构,但其分子结构单元中SiC3H结构比例较大,活泼Si-H键含量较高。其GPC曲线呈“双峰”形态,具有更为均匀的分子量分布。与常压高温法和高压高温法相比,在超临界流体状态下合成PCS,具有显著改善传热均匀性和反应均匀性、合成时间短、合成收率高等特点,产物SCFs-PCS具有分子量分布均匀、Si-H键含量较高、分子结构线形好和可纺性优良等优点。超临界流体合成PCS是一种具有显著优点的新合成方法。 本文研究了含Y、Al及Y/Al复合先驱体的合成方法。超临界流体方法具有Al元素引入效率高的优点,但由于高温反应剧烈而形成过高分子量结构,本文采用“LPCS热聚法”避免了这一问题。采用该方法,通过对原料LPCS的分子量以及反应条件的控制,抑制了过高交联度结构的生成,成功地合成了引入Y、Al和Y/Al的先驱体PYCS、PACS和PYACS。典型产物PACS的软化点为189.9~218.3℃、组成化学式为SiC1.97H5.20O0.07Al0.015,数均分子量为1476,其GPC曲线中没有出现高分子量“鼓包”和“拖尾”,表现出更为均匀的分子量分布。PACS的分子结构中保留了部分乙酰丙酮基,Al以Al-O-C和Al-O-Si两种键合形式存在。PYCS和PYACS的性质及特性与PACS相似,均具有均匀的分子量分布和优良的纺丝性能。 本文研究了PYCS、PACS和PYACS的熔融纺丝条件,稳定连续纺丝制得了直径为10~11μm的:PYCS、PACS和PYACS纤维。采用空气氧化+CVC不熔化方法,实现了PYCS、PACS和PYACS纤维的低氧含量不熔化处理,将不熔化纤维经过1000℃热处理,制得了三种高强度的Si-C-O-M纤维,再在1800℃下烧结制得了三种相应的高耐温性SiC(Y)、SiC(Al)和SiC(Al/Y)纤维。 三种SiC(Y)、SiC(Al)和SiC(Al/Y)纤维都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及耐高温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纤维的抗拉强度为1.61~2.10GPa、杨氏模量为330~350GPa、断裂韧度为1.91~2.35:MPa·m1/2。在1800℃Ar中热处理1h后,抗拉强度为1.12~1.48GPa,强度保留率大于70%。在1500℃空气中热处理1h后,抗拉强度为1.35~1.64GPa,强度保留率大于76%。 SiC(Y)、SiC(Al)和SiC(Al/Y)纤维的组成化学式分别为SiC1.23O0.05Y0.05,SiC1.20O0.057Al0.014和SiC1.14O0.067Y0.003Al1.011,在高温烧结过程有除碳脱氧和纯化纤维的作用。SiC(M)纤维表面有极薄(20nm左右)的富碳层,并且碳含量由表及里降低,纤维内部组成稳定。SiC(M)纤维中主要存在β-SiC晶粒(20~50nm)及少量的α-SiC晶粒,同时含有部分石墨结晶的游离碳。 在由Si-C-O-M纤维高温烧结制备SiC(M)纤维的过程中,纤维的抗拉强度随着烧结温度呈现“马鞍型”的变化。降低Si-C-O-M纤维中的氧含量,可以有效地减少在1400~1600℃ SiCxOy相的热分解,在纤维中引入致密化元素Y、Al,可以显著抑制在这一温区β-SiC晶粒的长大,这两方面的作用遏止了在1400~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级财务管理(南昌大学).doc
- 价值链低端生产是否限制了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doc
- 砼预制构件安装施工质量控制监理细则【最新】.doc
-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2012范本).doc
- 比较政治制度复习材料.docx
- 【最新资料】2016年武汉大学819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doc
- 第三章 系统结构与功能 DSS.doc
- 中国投资者在澳大利亚进行兼并收购所涉及的税务问题.doc
- 废品损失的会计核算.doc
- 某化学有限公司年产吨咪鲜胺低毒农药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数据仓库:Redshift:Redshift与BI工具集成.docx
- 数据仓库:Redshift:数据仓库原理与设计.docx
- 数据仓库:Snowflake:数据仓库成本控制与Snowflake定价策略.docx
- 大数据基础:大数据概述:大数据处理框架MapReduce.docx
- 实时计算:GoogleDataflow服务架构解析.docx
- 分布式存储系统:HDFS与MapReduce集成教程.docx
- 实时计算:Azure Stream Analytics:数据流窗口与聚合操作.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架构与原理.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连接器开发与使用.docx
- 数据仓库:BigQuery:BigQuery数据分区与索引优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