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课件_3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并存,能使听力下降,且能引起致命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是反复耳漏,听力下降,鼓膜穿孔。 病因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彻底治愈 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 咽鼓管长期阻塞或功能不良 鼻咽部及其临近慢性炎症反复发作 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 病理及临床三型: 单纯型 骨疡型 胆脂瘤型 诊断:症状、体征、检查、X线与CT扫描。 鉴别: ①中耳癌; ②结核性中耳乳突炎。 治疗原则: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恢复听功能。 (1)病因治疗: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炎症。 (2)局部治疗: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方法不同。 ①单纯型:药为主,干耳,鼓膜修补。 ②骨疡型:引流畅者,药,观察。肉芽小,烧灼,大或息肉,刮匙刮除。引流不畅或疑并发症者,手术。 ③胆脂瘤:及早手术,预防并发症。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的并发症 病因: 1.中耳炎的类型 2.致病菌毒力 3.抵抗力: 4.局部因素: (1)局部骨质具有破坏性病变。 (2)脓引流下降,穿孔小,堵塞。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期。 感染径路: 1.直接侵蚀骨质。外伤。 2.血行途径 3.经正常的解剖途径或尚未闭合的骨缝。 前庭窗、蜗窗→内耳化脓性迷路炎→蜗小管、前庭小管、内耳道→颅内。 流脑可循逆向→迷路,并发化脓性迷路炎。 小儿未闭合的骨缝、岩鳞裂。 4.外伤、颞骨骨折、镫骨手术、内耳开窗术等。 病理:中耳→颅内常经历三个阶段。 1.扩展到脑膜的方式: (1)胆脂瘤侵蚀乳突骨质 (2)乳突骨炎和骨髓炎 (3)骨炎累及乳突导血管 2.穿过脑膜的扩展方式: (1)硬脑膜外脓肿突破硬脑膜 (2)蛛网膜下腔因炎性反应闭合 (3)侧窦感染性血栓性交通血管伸展 3.侵入脑组织 分类:一般分为两大类颅外与颅内。 1.颅外:耳后骨衣下脓肿、颈部贝佐氏脓肿、迷路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岩部炎和乳突炎为颞骨并发症。 2.颅内: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炎、脑脓肿、耳源性,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积水、脑室炎、脑疝。 诊断: 明确:①是否耳源性并发症;②是何种并发症。 治疗: 1.原发病的治疗 2.对并发症的治疗 3.抗生素的应用 4.支持疗法。 * 主导航 前页 后页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耳鼻咽喉 - 头颈外科 单纯型 骨疡型 胆脂瘤型 耳流脓时间 间歇性 持续性 持续性 耳流脓性质 粘脓性,无臭 脓性,臭 脓性,恶臭 听力下降 轻度传导性聋 中重度传导性 或混合性聋 可轻可重 鼓膜穿孔 紧张部中央性 穿孔 紧张部大穿孔 或边缘性穿孔 松弛部或紧张部 后上边缘性穿孔 鼓室 粘膜水肿,听 骨链完好 肉芽或息肉, 听骨可有破坏 豆渣样碎片,听 骨链有破坏 颞骨 CT 扫 描 无骨质破坏, 可有积液 有软组织影, 鼓窦扩大 边缘光滑的骨质 破坏腔 胆脂瘤 ( Cholesteatoma ) 分类 1 、先天性胆脂瘤 ( Congenital Ch.) 为胚胎组织遗留于颅骨中形成,中耳内罕见。 2 、 后天性胆脂瘤 ( Acquired Ch.) 为外耳道或鼓膜上皮侵入中耳腔形成。 后天原发性胆脂瘤 ( Primary acquired Ch.) 后天继发性胆脂瘤 ( Secondary acquired Ch.) - 后天继发性性胆脂瘤形成机制 咽鼓管阻塞 急性坏死性中耳炎 中耳负压 不张性中耳炎 上鼓室内陷袋形成 鼓膜后上穿孔 上皮脱落堆积 上皮移行入中耳 胆脂瘤形成 - 后天原发性性胆脂瘤形成机制 中耳炎症反复发作 上鼓室炎性渗出物堆积、肉芽形成 诱发松弛部基底细胞增生 “ 完整 ” 鼓膜后胆脂瘤形成 松弛部穿孔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 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