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术压疮的研究进展1 ppt课件
前言 1.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占4.7-66%; 2. 我院术中压疮的现患率9.07%; 3. 美国AORN调查结果:占手术安全隐患第四位; 4. 我国手术压疮发生率3-5%; 5. 欧美国家对压疮的发生后职责界定:护理差错或事故,国家或保险公司不予支付产生的一切费用。 学习内容 压疮的概念 压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3. 术中压疮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压疮的评估与防护 压疮发生后的处理 二、压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根据压疮损伤的程度不同经典压疮可分为4期。 二、压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2007年NPUAP重新将压疮分为6期: Ⅰ期:压疮初期,局部皮肤受压或潮湿刺激后,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短时间内不见消退。局部皮肤完整,有指压不变白的红肿。(用无色透明玻璃片按压皮肤3 s后判断; Ⅱ期:真皮层部分缺损,表现为有光泽或干的浅表、开放的溃疡,伤口床呈粉红色,没有腐肉或瘀肿(瘀肿显示可疑深部软组织损伤)。也可表现为一个完整或破溃的水泡。 Ⅲ期:全皮层缺损。可见皮下脂肪,但没有骨骼、肌腱或肌肉暴露;有腐肉,但未涉及深部组织。可有潜行和窦道。鼻梁、耳、枕部和踝部没有皮下组织、因此Ⅲ期溃疡较为表浅。而一些肥胖的部位会非常深。 Ⅳ期:全皮层缺损,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的暴露。伤口床可能会部分覆盖腐肉或焦痂,常常会有潜行和窦道,可能深及肌肉和/或支撑组织(如:筋膜、肌腱或关节囊),有时伴有骨髓炎。 二、压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5. 不可分期阶段:全皮层缺损,伤口床被腐肉(黄色、棕褐色、灰色或褐色) 和/或焦痂(棕褐色、褐色或黑色)覆盖。只有彻底清创后才能测量伤口真正 的深度,否则无法分期。 6.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局部皮肤完整,呈紫色或黑紫色,或有血疱。伴有疼痛、 局部硬结、热或凉等表现,可能会发展为被一层薄的焦痂覆盖;即便接受最 好的治疗,也可能会快速发展成为深层组织的破溃。 术中压疮以I期为主,一般最严重时达到Ⅱ期。 三、术中压疮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 特点: 1. 被动体位; 2. 麻醉后患者无机体防护反应; 3. 受患者年龄、营养状态、皮肤状态、手术时间、手术体位摆放、术中低血压持续时间、体重指数等方面的影响。 4. 术中无法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5. 医护人员对其重视程度不高; 三、术中压疮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二)影响因素: 1. 年龄 老年患者心脏血管功能减退 ,毛细血管弹性减弱 ,末梢循环功能减退 ,局部受压后更易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 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小组 ( Na2ti o nal Pressure Ulcer Adv i s o ry Panel , N PUA P) 研究证实 ,压疮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据统计 40 岁以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 40 岁以下患者的 6~7 倍。由于老年人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易损性增加,组织再生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减退,70岁及以上老年人术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增加了3倍。也有研究证实,压疮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40岁以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40 岁 以 下 患 者 的6~7倍[6]Fisher等[7]研究发现,男性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对危险度高于女性患者; 但也有研究显示,男女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Armstrong D,Bortz P.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pressure relief in surgical patients [J]. AORN J.?2001,73(3):645-673. Munro CA. The development of a pressure ulcer risk assessment scale for perioperative patients] AORN J. 2010,92(3):272-87. Giampiera B,Llaria M, Rosanna Q,et al.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sores and the associated risks and strategies adopted in Italian operating theatres Predicting and preventing pressure ulcers in surgical patients [J].Clinical Feature.2012,22(2):50-55. 唐娟, 罗俊.髋关节置换侧卧位手术患者压疮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J]. 临床护理杂志. 2013,12(3):49-51. 三、术中压疮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 体重指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