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难掩支线机场建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冲动难掩支线机场建设

冲动难掩支线机场建设   不论是大面积的亏损,还是血淋淋的坠机事故,都是对全国支线机场建设热潮的警示   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水尧乡的一处山脊之上,坐落着贵州省第五个支线机场——荔波机场,机场周边一片青黑,寸草不生。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几乎所有支线机场的兴建模式都一样:平掉高山、填平沟壑。由于设计之初的疏忽,荔波机场恰巧建在产煤带上,酸化的土壤使得机场绿化成为泡影。   缺乏植被保护的荔波机场跑道被雨水冲刷,两边上万平方米下滑台保护区的地面,已经大量出现了堆积物和深切坑,对降落信号产生了明显影响……   由于跑道偏短和下滑角度偏高,起降难度大,航空公司对飞荔波机场兴趣不大,仅仅执飞了4个多月就被迫停航。2012年9月16日,停飞三年的荔波机场才恢复通航。   荔波机场是按年旅客吞吐量22万人次设计建造的,但实际运送旅客不足5000人。其年收???仅为53万元,机场运行费用却高达500万元以上。随着机场使用年限的增加和机场运营安全要求的提高,各项设施设备的维护费用还将不断提高。   这是中国支线航空的一个缩影。由于地处偏远、自然条件差,建造支线机场通常要花费更多的成本,“移山填海”造机场的比比皆是。国内的许多小机场都存在设施简陋、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两年前造成43人死亡的伊春空难事故便是前车之鉴。同时,客流量少导致小机场经营困难,中国目前近80%的机场都亏损。   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中国支线机场建设的冲动。   地方政府的逻辑   支线航空,是与干线航空相对的概念。通常指年旅客吞吐量在50万人以下,地处非首都、省会和自治区首府的机场,主要飞国内和省内航班。   “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中国将新修82座支线机场,比十一五期间(33座)的两倍还多。在支线航空亏损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还要大力发展机场背后的逻辑是: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永远都不会错。很多地方政府官员认为基础设施建设会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受益于上世纪80年代“要想富,先修路”思路的地方政府,现在又总结出了新的发展思路,“要开放,修机场;要想强,上民航”。   尽管有着众多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前车之鉴,近八成机场亏损的现实也触目惊心,但地方政府对大建机场的热情并没有减弱。甚至入不敷出的贫困县也不甘落后。戴着“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帽子的河北省张北县,新建的机场在今年年底就要投入使用了。所谓国家级贫困县,标准是年人均纯收入低于400元。这座与北京市相隔225公里的机场建成后,从北京到达该县从开车3小时,缩短到乘直升飞机不足一小时。按照目前市场行情,一家四口包机从北京至张北,单程费用为2.5万元。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民航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家祥曾公开表示:“尽管面临亏损,仍有26个省市自治区的主要领导进京跑航班要航线,原因是航线能给地方经济带来巨大利益。我们粗略地计算了一下,119个机场覆盖的经济面,带动GDP的发展,大约超过了3万亿元以上。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地区宁愿补贴一些资金,也要对机场进行扶持和发展的原因。”   去年起,民航局跟几个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协议,基本规则是民航发展基金和地方政府各出一半资金。以河南省为例,在机场建设方面民航局投入3亿元,地方政府配套4.5亿元。   知情的航空业人士介绍,每年“两会”期间,民航局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接待各省(区、市)领导。这些地方领导主要关注两大问题,一是开辟航线、增加航班,另一个就是希望民航局继续支持机场建设项目。   地方政府着眼经济带动效益的投资冲动,未必带来如期效果。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政策!过度的基础设施投资会导致资金大量浪费,一旦政府投资扩张期结束,就会导致新一轮且更加严重的产能过剩。这种情况在过去已经反复出现,而且越来越严重。”   支线航空短板   安全和盈利,是困扰支线航空发展的难题。   2010年8月24日,一架由哈尔滨飞往伊春的客机,在伊春林都机场失事, 造成42人遇难、54人受伤、7人重伤的悲惨事故。   中国民航2102天的安全飞行记录宣告终结,支线机场的安全问题也由此引发广泛关注。   据分析,造成空难的原因很多,其中机场硬件设施不够、没有盲降系统是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支线航空由于处于国内航线的“神经末梢”,一些支线机场的航空保障设施跟不上,在安全方面的工作还很不到位,执行支线机场飞行任务的航空器又多是一些长期服役的老、旧、小飞机,不但安全性能相对差,对它们的保养和维护也有欠缺。另外,支线航空队飞行人员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这些人员经验少,应对紧急情况特别是恶劣天气条件的能力相对不足。   支线机场甚至在调度指挥方面也会出现问题。业内人士介绍,曾经发生过这样一起案例,在一个每天只有两个航班的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