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麟没有终点旅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谢家麟没有终点旅程

谢家麟没有终点旅程   半个多世纪以来,谢家麟的名字和一系列粒子加速器的顶尖技术连在一起:他曾成功研制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量电子束治疗肿瘤的医用加速器、中国第一台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中国第一台对撞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产生远红外自由电子激光的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以及新型电子直线加速器等多项站在世界前沿的项目。其中,有两项是世界首创,另三项填补了国内重要空白。   2012年2月14日,92岁的谢家麟,成为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之一。   崭露物理方面过人才华   谢家麟1920年8月8日出生于哈尔滨,1938年进入了燕京大学物理系。“二战”结束后,怀抱着科技救国的理想,谢家麟通过教育部举办的留美考试,获得出国学习的机会。1947年8月,他登上前往美国的轮船,此时大儿子亚宁刚出生四个月。他完全没想到,与妻儿这一别竟是八年。   谢家麟申请的是加州理工大学。在他逐渐得知,他最感兴趣的偏实际应用的微波物理技术是斯坦福大学独占鳌头时,便要求转学并顺利来到了斯坦福大学学习深造。在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期间,谢家麟崭露出过人的才华,很快就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1952年,谢家麟在俄勒冈州立大学执教了一年后,回到斯坦福大学的微波与物理实验室,担任助教。半年后,他被实验室派到芝加哥一家医学中心,独立负责研制一台当时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医用加速器,用它产生的高能电子束来治疗癌症。他登报招聘到一个退伍的雷达老兵作助理,带着一位50多岁的机械工程师,经过两年多的日夜忙碌,在完全无例可循的情况下,克服了一个个技术难题,终于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使用高能电子束治癌的装置,成为当时芝加哥的大新闻,在美国物理界产生轰动。   要吃馒头,先种麦子   1955年,谢家麟在几经周折后回到了离开八年后的新中国。在与家人团聚的喜悦中,谢家麟迅速投身到国家的科技建设。他一边在中科院原子能所工作,同时在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兼职。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他所面临的状况是,如何“在极端落后的条件下,研制世界上最先进的前沿科技装置”。他的第一个目标是建造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   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人了解加速器,相关器材也是一穷二白。于是,从自行研制各种微波元器件开始,谢家麟带着一批学生从零开始建造微波实验室、调制器实验室,他将其形象比喻为“要吃馒头,先种麦子”。在谢家麟的带领下,这支队伍先后成功研制国内第一台电子回旋加速器、脉冲功率最大的速调管,均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他还领导国防科技课题,成功研制引爆原子弹的中子管。   经过八年奋斗,中国最早的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终于在1964年研制成功,并为国防建设做出了直接的贡献。   1972年,发生了一件在中国科学界影响深远的事:由著名物理学家张文裕牵头,包括谢家麟在内的18位科学家参与撰写了一份报告。次年初,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张文裕任首任所长。   为什么说此事影响深远?正如要想了解宇宙离不开哈勃太空望远镜一样,要想进一步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结构与运动规律,也离不开高能加速器。它就像是打开微观世界的钥匙,是基础理论物理和现代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够开展高能物理实验研究,是中国物理学家们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1979年,邓小平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美,签订了中美科技合作协议,高能物理合作就是其中的一个子项。自此,作为中国研究加速器首屈一指的物理学家,已年过花甲的谢家麟开始频繁地往来于中美两国,全身心投入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工程的研制。   由谢家麟带领的团队,克服了一个个重大技术难关,最终跳上了飞驰的“特快列车”。1988年10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现对撞,被视为中国科技发展史中的一个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里程碑。   邓小平在参观建成的BEPC工程时说:“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于这项普通人不太懂的高精尖技术,媒体普遍的报道是:这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   谢家麟也写下诗篇表达自己的欣喜和豪情:“十年磨一剑,锋利不寻常。虽非干莫比,足以抑猖狂。”   1990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谢家麟作为这项工程的主要领导者和总设计师,在获奖人员中排名第一。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年逾古稀的谢家麟并未停下科研的脚步。近20年来,他又研制成功多种尖端技术的“混血儿”自由电子激光,使用创新的“前馈控制”方法提高了直线加速器的性能,在80岁高龄后还研制成功一种实用新型电子直线加速器,通过简化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结构,既提高了性能,又降低了造价。   2011年,谢家麟指导的最后一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