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阎连科“文字资本家”生存之道
阎连科“文字资本家”生存之道
提到阎连科,有朋友就开玩笑说:“开奥迪A4用iPhone,他还是个农民。”阎连科听了只是嘿嘿一笑。在前些日子举办的北京图书交易会上,有个环节叫“故事驱动中国”,由著名的法兰克福书展出品,在座的多为文化产业的中外资本家,面对阎连科这位唯一一位文字生产商,大家无不佩服他的智慧与富有——现实中国就是他伸手可拾的富矿,而他更大的家当或者说生产工具,就像那句犹太谚语所说的:都在自己脑子里。当然,在不那么规范的环境下,这位农民出身的“文字资本家”,也有他安身立命、却格外精彩的生存之道。
第一桶金是红色的
“光是作家里比我有钱的就有的是,我算是啥资本家?”在听到“文字资本家”的提法时,阎连科哈哈大笑,“不过的确是文字,让我有了和别人坐在一起喝咖啡的资本。”
作家为什么而写作,这话可以说得很漂亮,比如为社会写作、为艺术写作等等,“但很多人是在撒谎,绝大多数作家刚开始都是‘为物质的个人’而写作,特别是我们这一代,几乎人人如此。”阎连科1957年出生在河南西部嵩县贫困的农家,他说,自己所做的每一个人生选择,无不是为了获取改变命运的资本,而他要的改变其实特别简单——吃得好、能进城,比在农村好,够了。
阎连科数了一下,凡事不算落伍,是自己的优良品质之一。1977年恢复高考,只上过高一的他当时正在新疆打工,知道高考的消息后,匆匆赶回老家,只复习了一两周就匆匆上阵了。“考场设在县城一座破庙里。写作文时,每人发四页500格的稿纸,我第一个用完了,申请再要两张。监考老师看我居然能写这么多,字迹还可以,就当众展示了一下,说我一定能上大学。”考完十多天,又到庙里报志愿,阎连科连“志愿”是啥都不懂。被告知:“就是填你想上的大学,如果想去北京,就填北京大学,想去郑州,就填河南大学。”在那个闭塞的地方,连当年的老师都不知道河南大学在开封。“当时都觉得北京好,所有学生填的都是北京大学。最后,我们县连一个中专都没考上。”
第一次捞世界的梦想就这么碎了,但是命运在关上一扇窗的同时,可能又会给你开一扇门。作为考学之外的另一条跳出农门的出路,阎连科选择了自己更不擅长的参军。入伍时,他第一次见到火车、第一次见到电视机。“在部队我各方面都不好,队列走不好,单双杠也做不好,木马都跳不过去。”但一次射击比赛差点改变了阎连科的命运:“我10发打了100环,团长踢了我屁股一脚,让我换个地方打,结果我又打了99环,就派我参加师级比赛,结果并列第三,打了98环。那一段我紧张得晚上都睡不着觉,心里很奇怪,自己什么都不行,为什么偏偏打靶这么好呢?”
当时正值对越自卫反击战,阎连科眼看着就要被送到老山前线当狙击手,命运的剧情再一次发生了180度的反转,这一次起决定作用的是日后让他受用终生的文字。因为字写得好,阎连科负责在营里出黑板报,营教导员看到这个小秀才连写带画,很快就完成了,就推荐他去河南信阳参加全军区的文学创作学习班。“你回来时,部队可能已经开拔了,你要想上前线的话可以追,但部队也不是那么好追的,不如就在营地里把猪喂好,把菜种好。”阎连科知道,为了保留一个写小说的种子,老首长确实费了心。
在学习班里,阎连科第一次知道小说是分为长篇、中篇和短篇的,还有刊物叫《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也第一次发现写小说可以给他改变人生的资本,而所谓的“现实主义”就是最好的工具。于是,这位聪明的小战士学习了《解放军报》上所有的好人好事,又参考了屠格涅夫对农村风景的描写,写了一篇4000字的短篇小说《天麻的故事》,写一个战士想入党,就偷偷给指导员房间送了一斤自己老家特产的天麻,指导员发现后,又退给了他,并且给他写了一封长信,对他进行了革命教育。这篇小说最后发表在武汉军区《战斗报》的副刊上,还有8块钱稿费,轰动了他所在的部队。阎连科也没免俗,大大方方地掏出了稿费的一半、相当于自己俩月津贴的4元钱,给首长、战友买了烟和糖。阎连科很快成了宣传干事,提干入党接踵而至,他从此有了逃离农民宿命的政治资本。
资本之路永远与时俱进,正如其他领域的第一桶金,放到今天也同样不具备参考性一样。去年,阎连科出了本《发现小说》,坦言自己最初的资本原始积累,“完全是反面典型:这完全是浓厚意识形
态,和希特勒时代的德国文学、斯大林时代的俄苏文学没区别,就是彻底的控构真实——文学如果是‘控制的订购和虚构’,那就基本一钱不值了”。
从“为物质的个人”,到“为精神的个人”,这是阎连科资本积累的第二个台阶。被他归结为最常见不过的两个字——名利。“这是每个作家都必须经过的坎,卡夫卡那么伟大,为了拿一个很小的奖项,也找别的老作家商量:你得过那么多次大奖了,这次奖让给我吧。”那阎连科自己呢?“我年轻时也很在乎评奖,现在都不好意思提:我得过‘五个一工程奖’。但今天就很淡然了,名利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