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公害农产品白灵菇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白灵菇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白灵菇产地环境要求、生产技术措施、采收、加工。本规程适用于烟台市无公害农产品白灵菇生产。
2.产地环境要求生产场地清洁卫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周边2km以内不允许有“工业三废”等污染源,远离医院、学校、居民区、公路主干线500m以上,其大气、灌溉水、土壤质量应符合GB/T18407.1-2001的要求。
3.生产技术措施
3.1栽培季节白灵菇属中、低温型菌类,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8℃。根据我市的气候特点,栽培白灵菇以秋季9~10月份播种,冬、春季出菇产量高、质量好。
3.2培养料制作
3.2.1配方
配方1:玉米秸50%,棉子壳30%,麸皮12%,豆饼4%,糖、过磷酸钙、石膏、石灰各1%;
配方2:杂木屑78%、麸皮20%、红糖1%、碳酸钙1%,每50kg干料另加酵母片0.025g、过磷酸钙0.25g;
配方3:杂木屑68%、棉籽壳10%、麸皮20%、红糖1%、碳酸钙1%,每50kg干料另加酵母片0.025g,过磷酸钙0.25g;
配方4:棉籽壳78%、麸皮20%、糖1%、石膏粉1%,另加磷酸二氢钾0.5%;
配方5:棉籽壳77%、玉米粒20%、糖1%、石膏粉1%、石灰粉1%,含水量65%,pH值自然。
以上各配方的含水量均为55%~65%,pH值自然。任选一种配方,按要求称料、拌料、装瓶(袋)。
3.2.2培养料的处理
3.2.2.1建堆发酵根据当地原料的实际情况,选择上述培养基配方,要选择无结块、无霉变的培养基主料。玉米秸秆使用前暴晒2~3天,粉碎,过筛(直径0.6~0.8cm),玉米粒使用前要用清水浸泡10~12小时,其它培养主料预处理同常规。将处理好的培养基主料,充分混合,加水拌匀。当料充分湿润后,堆成宽1.2~1.5m,高1.0~1.2m,长度不限的长条形料堆,料堆四周用35cm粗的木棒打孔,孔深至底,孔间距0.4~0.5m,然后用草帘或塑料薄膜将料堆盖严,进行发酵。当温度升到55℃左右时,保持12小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料温再升到55℃时,进行第二次翻堆。以后,每天翻一次,共需翻3~4次,当培养料呈棕褐色,腐熟均匀,颜色一致,质地松软,富有弹性,有浓香酒糟味,料内有一定量的“白线菌”时,说明料已发酵成功,即散堆降温,调节料含水量至60%左右,即可装袋。
3.2.2.2装袋灭菌选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筒料,规格为折径20cm,厚0.04cm,截成长40cm。袋要薄厚、宽窄均匀一致,装袋前先用绳折扎袋口一端,口要扎紧,以不漏气为准,以免灭菌散口。装袋分人工装袋和机械装袋两种,可直接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调节料的含水量和PH值)装入袋中,松紧度适中,折扎另一端袋口,以不漏气为适。装袋与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刺破菌袋引起杂菌污染。装袋时速度要快,装完立即上锅灭菌,防止培养料温度过高,产生酸败。料袋要采用顺码式堆放,以利通气。灭菌时力争使灶内温度在3~4小时内达到100℃,维持16~18小时,当达到灭菌要求后,立即停火、停汽,使灶内袋温降到60℃左右时出锅,运到经消毒的冷却室冷却,其间要检查袋子是否有微孔、破裂、散口现象。若有趁热用透明胶带粘贴或用绳子扎紧袋口。
3.3接种、发菌
3.3.1装袋接种灭好菌的袋子置冷却室降温,当袋内料温下降至30℃以下时进行接种。接种常用无菌室和接种箱两种方法接种。无菌室和接种箱在接种前一星期用甲醛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量2~3ml,无菌室门口要放置石灰粉,进出人员要脚踏石灰粉消毒。当灭过菌的菌袋、菌种、酒精灯、接种工具等全部放入接种室(箱)后,用气雾消毒盒熏蒸30分钟即可接种。接种人员要穿经过消毒灭菌的工作服、戴工作帽,工作服与工作帽,手臂要用75%酒精棉擦拭消毒。接种工具必须用75%酒精擦拭和火焰灭菌。菌种瓶及封口要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接种时菌种瓶口和菌袋接种口要在酒精灯火焰无菌区内,以防杂菌污染。采用两头接种方式,接种量每瓶菌种接8袋,每吨料用菌种150瓶。菌种块大小以蚕豆大为宜。接种时动作要迅速,快解袋口,快接种,快扎口,待一室(箱)接完后,要及时运往发菌场所堆放,并将接种室(箱)清理干净后灭菌。
3.3.2发菌管理在室内和温室大棚内均可发菌。发菌前一星期,将发菌室打扫干净,并用甲醛或气雾消毒盒消毒一次。根据季节和室(棚)内温度决定摆放层数。一般摆放4~6层,气温高时层与层之间要放两根细竹竿,以利通风降温,菌袋放入发菌场所后,要用气雾消毒盒进行空气消毒,以后每10天消毒一次。接种后10天左右要进行第一次翻堆,检查菌丝长势和有无杂菌,并借翻堆互相倒换菌袋位置。若有点状杂菌时,可用甲醛、酒精或煤油处理。严重时拿出室外集中处理。以后每隔10天翻堆检查一次。发菌期要注意调节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四大因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