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赣南东龙古村保护规划思路探索
关于赣南东龙古村保护规划思路探索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关于赣南东龙古村保护规划思路的探索,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保护;规划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jiangxi dragon the ancient village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planning thought to explore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olleague!
Keywords: protectio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对于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设计者往往过多关注古村现存的整体景观风貌、布局形态、历史建筑等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却忽略了古村内在成因、生长状态及历史价值的探究。此种保护规划下的古村,犹如失去了灵魂的生命体,难以发掘古村原有的特色及魅力。本文结合江西宁都东龙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实践,探索古村整体保护、有机保护的规划思路。一 东龙简介
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76年)的东龙古村,座落于江西省宁都县城东南40余公里处的一个山间盆地里。盆地中阡陌纵横、景如诗画,村中小巷幽径、古建错落有致,令人流连忘返。这座环境秀美、古蕴深厚的村落,是清初文学家、“易堂九子”之一李腾蛟的家乡,对于赣南客家文化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二 现状概况
1.东龙古村自然环境优美,青山环绕,百塘似镜。
古村被青山环绕,双溪环抱,整体为 “以环境为本”的格局——平缓向阳地带用作农田,祠堂、民居多依山而建,其间有近百口大小池塘,给村落增添了“绿水倒映青山”的美景。
2.东龙古村传统聚落形态保存基本完整。
村落选址以山川形势为要素,地势险峻,具有极高的封闭性。外围结合山脊设置隘亭、寨堡及守护神庙共同构成了古村落的安全防线。
古村以宗祠、神庙为中心的空间格局延续至今。位于村庄中轴北部,以李氏宗祠(分为上祠、下祠)为主的祖先祭祀空间;村庄中轴南部的玉皇宫、中轴北部胡公庙(凌霄胜阁)为主的神明祭祀空间;村东南部以房祠、民宅为主的人居空间,其中心的古巷道是东龙集会点。三个空间用阡陌、道路相连接,连同村西南的生态农田,被周边群山围合在内,构成一个相对独立???又完整的古村聚落。
3.水口景观明晰可辨。
村庄西部水口景观明晰而气势磅礴,在国内少有,极具保护价值。水口上跨古桥,旁依建于山顶的七层 “文峰塔”,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现存约建于清初。
4.现存古建筑保存完好。
东龙村内保留有近50座祠堂及三座神庙,尤以位于村庄中轴的宗祠、神庙为代表,且多处建筑有历史刻字可考证。建筑风格受福建、广东影响较多,无大规模毁坏过程,存在不同时期建筑风格叠加在同幢建筑的情况。
建筑外观庄重、分区明确、工艺精湛,能反映客家古建筑艺术水平。如“东里一望”为多年建成的客家围屋结构,独栋落于村庄西南,朝向东北;明代始建的“李氏下祠”,为府第式砖木框架结构,墀前建有一少见的拐弯照壁;升闻祠大门处有罕见的开口石狮装饰;现保存完好“育斋翁祠”小而精美,使用彩色木绘的半构架较为少见,极具保护价值。
5.东龙古村传统文化民俗流传至今。
东龙是显著的赣南客家古村落。李氏家谱400年无断代,其中记载有须严格遵守的封建等级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作为全村共同认可的存在方式。作为宁都九族之一,历代均有尊教重学之风,村中庙、水口、书院、义仓、塔等文化设备皆具。东龙全村李氏一个姓,但有两个分支,且各盖祠堂,国内较为罕见。
东龙其民俗活动非常活跃,主要有闹花灯、舞龙灯、搬桥梆灯、唱采茶戏、演傀儡戏、庙会、游神、拉藤等。
村内传统经济以封建经济为主,村民口粮多由外地佃农提供,村内土地多用以栽种白莲(曾用于上贡,又称“贡莲”)、泽泻(中药)、糯米、烟叶、大蒜、鮟鱼等经济作物。东龙地处宁、石边界,距离福建较近,民国以前,有不少村民常年在外从事农副产品方面的商业经营活动。
三 保护思路生成
1.浅层次保护:物质环境保护及精神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规划进行的初期,在对东龙古村建筑空间环境及人文民俗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保护框架。研究范围为周边山体围合的聚居空间,保护范围则确定为村庄建成区范围。保护规划以村庄聚落的物质环境保护为重点,其主要内容是:(1)保护历史文化古村的整体环境景观风貌。包括古村轮廓线、平面与空间总体格局、建筑群体的相互关系等;(2)保护街道、巷弄形成的历史布局聚落形态、建筑风格、空间尺度与结构;(3)保护文保单位建筑、保护建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