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章的简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成章的简介

刘成章的简介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人。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八十年代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他的第一篇散文《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一等奖。《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入《中国当代散文精华》。   八十年代的散文侧重于自我经验的自由书写。从对社会主题的呼应转向对个人情绪、心境的表达,语言和方式追求作家的个性。简言之就是注重自我表现,着力表现现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作品被称作新散文或朦胧散文。   作品《安塞腰鼓》被选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作为课文。   目前《安塞腰鼓》已成为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17课的课文。   该文章选自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主要作品   著有散文集《黄土情》、《刘成章散文选》、《纤丽的阳光》、《刘成章散文集》、《羊想云彩》等。   获奖情况   《转九曲》获首届《散文》评奖一等奖,   《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获首届《散文选刊》评奖优秀作品奖,   《山峁》获《人民日报》燕舞散文征文二等奖,   《朱脂赋》获《光明日报》共和国在我心中散文征文优秀作品奖,   《奇崛的一群》获《中国作家》力象杯优秀散文奖,   《穷山恶石间的生命》获韩愈杯散文大赛二等奖,   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刘成章散文集》获陕西省双五文学奖特别奖等。 陕西作家刘成章散文作品频频入选语文课本。 转九曲 在隰县的黄土镇流传着“转九曲”,是正月廿十人人参与的一项活动,又叫“转灯”是从陕北流传过来的古老的习俗。到正月十九下午,人们敲锣打鼓,喜开九曲门,浑厚的锣鼓,敲击着千百年来人们的希望,敲出了黄土地的气势,人们用高粱秆栽成一个四方形的图阵,最早是四曲后来发展成九曲的,上面再放上用泥做的油灯。“九曲”像个城廓又似一个迷宫,其回廓没有重复路径。有人把九曲称为“九曲黄河阵”。夜幕降临,360盏油灯同时点亮,锣鼓唢呐齐奏,秧歌队打头进入九曲连环阵。俗话说:“转九曲,消灾驱病,人活九十九”。因此,转九曲男女老少,人人不误。   转九曲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民间艺术式。当地人把九曲叫“走九曲”、“闹老教”,是一种祭礼老子的活动。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地方已经演变成一种大众化娱乐活动,和秧歌舞、社火一起演出。   转九曲要选一个较宽敞的平地,将367根高粱秆(柱头)等距离栽成四方形阵图,将住头与柱头按一定规则用高粱秆连接起来。一排栏与另一排栏栅之间留出弯弯曲曲的路,走过去再返回来,各有九道曲折。每返回一次就向中心前时一次。在柱头上安放由各家各户捐做的367盏油灯,中间柱头安放7盏,叫七星灯。油灯一般是将白萝卜中间挖空,注满麻籽油,加棉花捻子点燃。九曲像一个很大的城廓。九曲回廊,设有重复路径,逐个看,大城廓内又分9个小城廊,而小城廓的门径、走向各不相同,有人便把九曲称为“九曲黄河阵”。实际上九曲是道教阴阳太极图的变阵形式,一个大的太极图,当中包括9个小太极图。   “转九曲”民间也称“转灯”,它城城连环、城城相套;复杂多变,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属于一种民间风俗性祭奠活动。人们为的是求神灵保佑,在一年内驱逐邪魔,消灾免难,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安宁健康,幸福美好。   此种传统风俗与宗教信仰是分不开的,据传:《封神榜》中三仙岛的三位娘娘 (云霄、琼霄、碧霄)为报杀兄之分在西岐布下一座战阵,叫做“九曲阵”。自立了玉帝、三官庙(天官、地官、人官)和古佛殿后,为纪念三位娘娘替兄报仇丧命而改为“九曲灯”。此风俗从此在民间中,盛行起来,并一代一代地流传至今久盛不衰,现在人们把它列入民间文化艺术的行里。   转灯一般在正月十五元宵之夜进行,部分村庄也有固定日子,如正月初七、初八等。也有不少村庄在正月闹起秧歌后,或来外村秧歌进行慰问之时,随便进行,没有固定的日期。   灯场一般设在平整、宽敞、避风、路平离村子较近的地方。栽灯场时一般用高粱杆剪成长一米左右,横、竖各倒栽十九行,共三百六十一把,象征全年的天数。杆间相距一米,在把顶上坐上泥,然后按上用面捏成或者用洋芋、萝卜挖成的“灯碗”,倒上清油,放上棉花捻子(有时也用蜡烛),罩上五色纸灯罩。栽好以后,也正好形成一个四方城城图,城内设有九个小城,九个小城以金、木、水、火、土、日、月、罗喉、计都九个星宿,也象征九道门。   灯场的进、出门挽松柏枝、插红旗、粘吊子、贴对联、挂红灯。东、西、南、北、中贴五方贴。真是大城套小城,小城连大城。灯场栽好未点燃,便有一对对刚结婚或者结婚多年至今还没有小子(男孩)的夫妇们提前来转此灯(也叫转黑灯),据传说转了此灯能生小子。   另外还要在灯场一侧用一块席子围成房子形的模样,里边放上桌子、桌子上放上一只盛满米的插香斗,把所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