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外人情往来习俗面面观
国外人情往来习俗面面观
□本报综合报道
中国是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人情社会。然而,这些年送礼之风盛行,尤其是公款送礼更是污染了单纯的人际交往。世界各国因为地域文化不同,在礼仪文化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而且独特的送礼文化,有时候同一样礼品在这个国家代表吉祥如意,而在另一个国家却有着不同的象征。
所以要想送出合适的、让收礼人满意的礼品,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文化风俗习惯,在送礼文化中有没有什么禁忌等。最近一段时间,中秋、国庆接踵而至,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本期域外之音,让我们了解一下国外在送礼方面有什么礼节习俗。
【美国】
喜事送礼先开礼品单
美国人朋友同事之间送礼并不复杂,通常到别人家里串门吃饭,客人一般会先问好主人需要带什么东西,一瓶葡萄酒、一小包水果或者一束鲜花都是普遍的礼品,开诚布公,没人会觉得送礼太少而不好意思,主人也不需要因为礼品太重而推却。
美国人办各种喜事时也和中国人一样,互送礼品以表情谊,然而中西文化中对于礼物的看法有很大不同,比如美国人送礼喜欢包装得漂漂亮亮,也喜欢对方当场打开礼品,而中国人则不好意思在送礼人面前打开礼品; 中国人给长辈和小辈送的礼品有不同讲究,美国人则是看场合而不是看辈分送礼; 中国人喜好送礼金,美国人则很少送现金,顶多送礼品卡; 中国人喜欢送食品和补品,美国人则因为文化多样性,极少送食品,更没有补品这一说。
美国人最典型的做法,是在喜事之前公开一个礼品单子,单子里从几块钱的小玩意儿到几百元的电器等一一列出,让宾客根据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在单子里自选。这样一来送的礼物不会重复,也保证都是主人需要和喜爱的东西。美国各大网站如亚马逊和各大超市都有这样的登记礼品单的服务,客人到超市里打印出礼品单,还能具体告诉你在超市里哪区哪行选购,省时方便,或者直接寄到主人家中。美国人送礼一般还附送礼品收据,如果主人发现礼品不合用,还可以退掉换礼品卡,彻底杜绝了浪费。
回赠客人“感谢卡片”
美国人送礼,有两种讲究,或是实用的,或是象征性的。比如一个人结婚,亲朋好友也是要送礼的,需要什么实用的,他尽可以开出单子,告诉他的亲朋好友,他们就会按单子买东西送给他,这倒也省了许多心思,礼轻情义重足矣。例如一位朋友过生日,你可以送他一碗你自己做的菜,或是一本书、一盘音乐带,也可以送他一件你认为他喜欢的衣服,以至送他一颗糖、一句祝福的话,都是情义值千金,甚至可以送旧的东西,只要这件东西还有它的价值。
尽管美国人的物质已很丰富,也还是物尽其用,最终的去处,还可以送给慈善机构。据说,美国人认为,接受礼物者不是要感谢赠送礼物者,而是倒过来,赠送礼物者要感谢接受礼物者——接受意味着看重,拒绝则显得对赠送者的态度轻慢。
结婚生子时,美国人也会收到大量礼品,众人拾柴火焰高,帮助新父母添置必需品,像尿布和婴儿服装等,新父母都是收到手软。美国人回礼也和中国人不一样,他们会回赠每个客人一张“感谢卡片”,并不会根据礼品的轻重回送东西,而是会等到下次对方办喜事的时候再回礼。虽然没人会觉得这种回礼太轻,但只有口头上的感谢是不够的,人家就是注重这个形式,就像工作面试后的那封感谢 E-mail,这是一定要写的。
【德国】
官员收礼不得超15欧元
德国送礼文化中,德国人是不兴厚礼的。一瓶香水、一条领带、一张贺卡,甚至自制的蛋糕、果酱都是送给亲朋好友的最好礼物。如果是为公事或外事送礼,他们就更注重礼品的意义了,如介绍德国名胜古迹和城市风貌的画册等等。
德国人很注意礼物的包装,礼品切勿用白色、黑色或棕色的包装纸或丝带包扎。如果礼品包装粗糙,他们认为是对人的不尊重。另外,不要送尖锐的东西,因为德国人视其为不祥之兆。
在德国,下属向上级送礼、公司向官员赠礼的现象非常少见。因为个人的升迁、公司是否获得订单,都有法可依,并不由某位官员说了算。但有时也有例外,官员过生日时,会收到家人和知心朋友赠送的礼物。记得德国前总理科尔过65岁生日时,曾向外界宣布,不希望接受任何生日礼物,但可以向其夫人设立的一项基金会捐款,筹集的资金用于救助在意外事故中的大脑受伤者。
德国公职人员不能收礼,这是明文规定的,如果官员收了不该收的礼物,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或承担相应的后果。如德国央行行长在参加“欧元货币面世”庆祝活动时,顺便带了家属在柏林住豪华酒店并游玩了4天,结果花去了该活动主办方7600欧元。不久,这一丑闻曝光,德国央行行长迅速偿还了家属所用的3800欧元。不过,老百姓对此并不满意,认为他这样做,无论是从法律上还是从道义上都说不过去。最后,央行行长为此不得不宣布辞职。
德国 《联邦政府官员法》 明确规定,政府官员收礼是违法行为,价值超过15欧元的礼品或酬劳必须上交。那么如何处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