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文言断句.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什么叫断句 ???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叫断句读。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一诗多断 清 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谣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苏轼 时间:清明时节。 天气:雨纷纷。 地点:路上。 人物、情节: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957年,《羊城晚报》刊出以“世界上最短的剧”为题的剧本 镜头1:清明时节,雨纷纷。 镜头2:路上。 镜头3: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镜头3;牧童,[遥指]杏花村。 --电影镜头 改为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 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指,杏花村。” 改为四言诗:“清明时节,行人断魂。 酒家何处?指杏花村。” 改为《南乡子》:“清明时节,雨落纷纷。 断魂人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不远杏花村。” ◇一诗多断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清明》,诗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谣指杏花村。 杜牧绝对想不到,在他之后,会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而妙趣横生的《清明》出现!   △传说,在1078年清明这天,大文豪苏轼登云龙山放鹤亭拜见张山人,吟诵了这首诗。恰巧张山人兴致很高,知苏轼才华横溢,便有意一试,要求苏轼将该诗变其形,而不失其意。苏轼欣然答应,脱口而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仅变几处标点,竟成了一首绝妙小令。 △1957年,《羊城晚报》刊出以“世界上最短的剧”为题的剧本,也是用杜牧《清明》诗改的。 时间:清明时节。 天气:雨纷纷。 地点:路上。 人物、情节: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更有甚者,后来还有人将诗改为电影剧本镜头: 镜头1:清明时节,雨纷纷。 镜头2:路上。 镜头3: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镜头3;牧童,[遥指]杏花村。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我子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断句举例: ◇标点留客   一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作客。刚巧连日下大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上好几天。其友人想赶他走,就写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本意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书生看后,脑筋一转,在字条上加了两个标点,使之变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其友人见状,便无可奈何让书生继续住下去。 断句比较: 断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断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还可以断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曾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 ”欣然签字。那知吃第

文档评论(0)

ki665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