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离心通风机的工作原理
§1 通风机的基本方程
由于叶轮是离心通风机的主要部件,当叶轮被原动机拖动以等速ω(s-1)旋转时,叶轮对气体作功,使气体获得了静压Ps和动能。下面主要讨论叶轮对气体作功的大小,即Euler方程。
进出口速度三角形
先讨论一个后向叶轮。假设叶轮为理想叶轮:即有无限多个叶片的叶轮,叶轮内的流动损失不计,并且叶片为无限薄。如图2-1所示形成进出口速度三角形。
图2-1 后向叶片叶轮的速度三角形
在叶片进口1处,假设气流以相对速度无撞击进入叶轮。与叶轮的牵连运动 的反向夹角为β1,那么绝对速度 为:
与 的夹角为α1 。在无限多叶片的假设前提下,叶轮叶片出口2点的相对速度的方向与叶轮叶片的方向一致,与反向夹角为出口处叶片几何角β2A,令
与 的夹角为α2′,(上标′表示无限多叶片的假设条件下的出口值※),那1和2点的速度三角形可以得出:
(2-1)
式中下标m表示轴面速度,在径向叶轮中为径向速度,C1u 常称为叶轮进口的预旋。
二.Euler方程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并令流体是不可压缩的,叶轮中的流动是稳定的,不随时间变化,根据动量矩定律,叶轮所获得的转矩M为气体在叶轮进口处动量矩M1=ρQT C1u r1和出口的动量矩M2=ρQT C’2u r2之差:
M=ρQT( r2 C’2u - r1 C1u) (2-2)
式中QT为叶轮中理论容积流量(M3/·S-1),Mω为原动机传给叶轮功率的大小,而Mω/ρQT表示叶轮对1Kg气体在一秒钟内所做的功:
Mω/ρQT =( r2 C2u′ - r1 C1u)
那么 ,叶轮在无限多叶片假设前提下的理论全压升△P th∞为(简称无限多叶片理论全压):
△P th∞= Mω/ QT =ρ(r2 C2u ′- r1 C1u) (N/ m2) (2-3)
(2-3)式即为欧拉方程。
当为径向进口是, C1u =0,则
△P th∞=ρu2 C2u′=ρu22(1-C2m/u2 ctg β2A) (2-4)
如果通风机的入口有导流器,改变导流器角度,即可改变C1u,从而可以改变风机的全压。
(2-3)式如果用压头H th∞表示为:
H th∞=△P th∞ /γ=1/g(u2 C’2u - u1 C1u) (2-5)
上式表示压头与重度γ等无关。
欧拉方程的物理概念
将进出口速度三角形的关系:
W′22 = u22 + C′22 - 2 u2 C′2 cosα2′= u22 + C′22 - 2 u2 C′2u
W12 = u22 + C12 - 2 u2 C1 cosα1= u12 + C12 - 2 u1 C1u (2-6)
代入方程(2-3)式
△P th∞=ρ/2(u22 - u12)+ ρ/2(W12 – W2′2)+
ρ/2(C2′2 - C12)
(2-7)
很显然,第三项表示气体流经叶轮后动能的增加,即动压升,即用△P th∞,d 表示:
△P th∞,d =ρ/2(C2′2 - C12) (2-8a)
那么,在通风机设计中,应力争△Pd在蜗壳式扩压器等元件中加以回收,将动能转化为静压。在回收静压时,有较大的损失,为此要求在叶轮设计中获得较大的静压。而第一,二项表示叶轮中气体的静压的增加,称为静压升△P th∞,s
△P th∞,s =ρ/2(u22 - u12)+ ρ/2(W12 – W2′2) (2-8b)
其中第一项表示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气体静压的增加,该项与圆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在轴流风机中,由于u1=u2 ,这一项不存在。第二项表示叶道截面的变化使气体相对速度降低而转化为静压的增加。
§2 叶轮叶片型式和反作用度
由式(2-6)可知叶轮的理论全压△P th∞由静压和动压组成,为了表示叶轮中动压和静压之间的比值,引入叶轮的反作用度。
叶轮的反作用度
定义叶轮的理论静压升△P th∞,s与全压△P th∞之比,称为叶轮的反作用度(反应度,反动度),用Ω表示(用于在理论,无限多叶片假设下,也可以加下标Ωth∞):
Ω(Ωth∞)=(u22 - u12+ W12 – W2′2)/2(u2 C’2u - u1 C1u)
当C1u =0,时
△P th∞,s =ρ/2(u22– W2′2+ C1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7.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及三视图与直观图.ppt
- 氢气的制取与性质说课课件.ppt
- 清华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件--第六篇8常用模拟低通滤波器特性.ppt
- 课堂生命:适应和革新(龚春燕).ppt
- 热工基础第十节.ppt
- 热统课件总结第一节.ppt
- 软件工程课件第07节.ppt
- 理论力学教学材料-6刚体平面运动.ppt
- 高中政治复习课件:选修4_专题2_遵循形式逻辑要求.ppt
- 各条测井曲线的原理与应用-中文课件.ppt
- 2025年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高三下学期考前数学适应性演练(二)试题.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透气套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高三下学期考前数学适应性演练(二)试题.docx
- 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高三下学期考前数学适应性演练(二)试题.docx
- 2025年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数学试卷.docx
- 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高三二模数学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数学试卷.docx
- 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高三下学期考前数学适应性演练(二)试题.docx
- 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三英才班下学期数学限时训练试题.docx
- 2025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高三二模数学试卷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