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六)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答案.docVIP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六)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六)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六)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康熙是我国古代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政治家。下列对康熙帝的评述正确的是(  ) A.收复台湾,设台湾行省 B.首次册封达赖、班禅等活佛 C.南巡到曲阜,亲书“万世师表” D.御驾亲征,收复雅克萨 解析:选C 台湾设行省是在1885年,故A项错误;册封达赖是在顺治帝时,故B项错误;收复雅克萨,康熙帝并没有亲征,故D项错误。 2.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  ) A.《康熙王朝》中,康熙派彭春率军平定了三藩之乱 B.《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塽手里收回台湾 C.《小宝与康熙》中,康熙帝亲自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 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噶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 解析:选B 平定三藩之乱的将领是赵良栋等人,彭春是雅克萨战役的将领,雅克萨战役康熙帝未亲自御驾亲征,A、C两项错误;平定噶尔丹叛乱的主要战役是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C项错误。 3.“闽之海外有台湾……初为颜思齐问津,继为荷兰人窃据……(后)归于圣代,入版图而输赋税。”这里的“圣代”是指(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解析:选D 从材料来看,台湾在被荷兰人窃据后又归于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这是在清朝,因此答案为D。 4.下列属于康熙帝的成就的有(  ) ①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②反击侵略,签订条约 ③亲征朔漠,和善蒙古 ④兴文重教,编纂典籍;引进西学,学习科技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分析、对比等能力,并引导学生把历史人物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查,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康熙帝的阶级属性,他不可能引进西学,所以④错误。 5.“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下列与康熙帝这首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平定三藩之乱 B.清军进入台湾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收复雅克萨之战 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中“天山”等信息判断A、B、D三项不符,17世纪末,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维护了西北地区的稳定。 6.有人认为对康熙帝应该重新评价。中国近代的落后,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巨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改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落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苦难。此评价采用的方法是(  ) A.全球化理论 B.文明史观 C.辩证法 D.阶级分析法 解析:选B 材料反映出康熙帝时固守农耕文明和封建制度,失去了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最佳时机,这是文明史观的研究角度,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时八年兵燹之劫,苍生涂炭,今乱贼虽已荡平,寰宇大致底定,然疮痍尚未全复,朕坚拒臣工奏请上朕功德尊号。盖三藩之乱实因朕之误判形势而起,朕断不诿过他人。朕讵料俟准吴三桂撤藩之请,彼竟于康熙十二年背恩反叛。朕更未虑及吴三桂伪檄一出,各省兵民相率背叛。 ——史景迁《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 材料二 1670年康熙制定《圣训十六条》,体现了其社会控制的思想。《十六条》的基本内容有:“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息诬告以全良善,诫窝逃以免株连……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成积春《论康熙的社会控制思想》 材料三 然而,以康乾盛世到订立屈辱的《南京条约》,不过相隔45年,这个质量互变也未免太快太突然了,历史的必然性与逻辑性何在?……实际上,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 (1)材料一中的康熙帝拒绝大臣奏请功德尊号的原因有哪些?反映出康熙帝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康熙帝为实现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特点? (5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三作者否定康熙帝的理由。(3分) 解析:第(1)问,从“盖三藩之乱实因朕之误判形势而起”,导致“苍生涂炭”中分析康熙帝拒绝大臣奏请功德尊号的原因;反映了康熙帝勇于反思自己的过错,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品质。第(2)问,材料二中关键信息“敦孝弟以重人伦”“黜异端以崇正学”“重农桑以足衣食”“联保甲以弭盗贼”从思想文化、经济、社会秩序等方面概括了其方式;其特点是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