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 第二板块 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Word版含答案.docVIP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 第二板块 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 第二板块 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Word版含答案

第二板块 对应学生用书P81 一、字音识记 1.砌成()      2.郴江() 3.冉冉() 4.蘅皋()(ɡāo) 5.风絮() 6.燎沉香() 7.溽暑() 8.窥檐() 9.小楫() 10.芙蓉浦() 二、词语释义 1.月迷津渡:河流的渡口 2.可堪孤馆闭春寒:哪堪,哪里经受得住。可,岂,哪 3.鱼传尺素:一尺长的素绸,代指书信 4.砌成此恨无重数:堆叠 5.郴江幸自绕郴山:本自,原来是 6.凌波不过横塘路:形容丽人步履轻盈之态 7.但目送、芳尘去:代指丽人渐渐远去的身影 8.锦瑟华年谁与度:美好的青春年华 9.飞云冉冉蘅皋暮:缓慢流动的样子 10.彩笔新题断肠向:代指文才 11.若问闲情都几许:总共 12.一川烟草:满地 13.燎沉香:小火煨炙,延烧 14.消溽暑:潮湿闷热的暑气 15.侵晓窥檐语:临近拂晓的时候。侵,接近 16.一一风荷举:挺出水面 三、名句背诵 1.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3.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4.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5.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对应学生用书P81 踏莎行(雾失楼台)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他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 二、相关背景 《踏莎行》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事被贬监处州酒税。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贬郴州,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这首《踏莎行》,就是他晚年被贬到郴州以后所写的,是最能表现他此种哀苦凄厉心情的一篇代表作品。 三、内容提要 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词人谪居郴州登高怅望时的所见和谪居环境,景中有情,表现了他苦闷迷惘、孤独寂寞的情怀。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他谪居生活中的无限哀愁。这首词抒写了作者流徙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怅惘之情。 四、写法借鉴 1.善用对句,写景抒情 上片开头“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霭与月色对举,造成一种朦胧的意境,笼罩全词,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下片开头亦用对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连用两则亲友投寄书信的典故,极写思亲怀友之情。 2.空灵婉转,以情韵取胜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较少叙事,能化景物为情思,显得空灵婉转而富有情致,具有情、辞兼胜的艺术特色。它清丽典雅,婉曲蕴藉,但于婉约含蓄里暗藏凄苦缠绵,轻描淡写中蕴涵凄厉的情感。同时,词人将身世之感寓于景物之中,表达幽微丰美的意蕴,以情韵取胜。 重点揣摩 1.词的开头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开头三句词人描绘了这样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词人站在旅舍,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这三句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和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的心情。 2.“杜鹃声里斜阳暮”这句词,前人多病其“斜阳”后再着一“暮”字,以为多余,你是怎么认为的? 参考答案:“暮”字不多余。夕阳偏西,是日斜之时,慢慢沉落,始开暮色。这三字表明时间的推移,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 3.词的结尾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从字面看,似乎是即景抒情,但这两句又有深刻的寓意。请结合作者的身世,分析这两句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这两句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个词,无情的山水似乎也能听懂人语,词人在痴痴询问郴江:你本来生活在自己的故土,和郴山欢聚在一起,究竟为什么而竟自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呢?实际上是词人面对着郴江自怨自艾,慨叹自己的遭遇。词人笔下的郴江之水,已经注入了作者对自己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富有象征性,故而结尾这两句的意蕴就更丰富了。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治今河南卫辉)人,出身贵族。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辞章著有《庆湖遗老集》九卷。曾自编词集为《东山寓声乐府》,今存者名《东山词》。 二、相关背景 横塘是苏州的一处名胜。《中吴纪闻》中说,贺铸在此地有一间居所。可见本词是他在这间居所里写的。词人偶然遇见一位美丽的的女子,产生思慕之情,并由此叹息光阴、感怀身世。 三、内容提要 词的上片写对一女子一见倾心的思慕,通过对想像中女子生活环境的渲染,暗示出了她的娇美。下片写因相思不得而引起的种种闲愁。词表面似写艳情,实则表现了作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