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荆门市林业生态建设
湖北省荆门市林业生态建设
总体规划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二〇〇九年八月
第一章 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1.1建设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全球生态化趋势和人类绿色需求日甚,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大力发展林业、充分发挥林业生态功能已经成为时代需要。并且随着国家“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定位,为荆门市加快林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将为荆门市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更多的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和重大林业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及2009年6月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为区域林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明确的战略发展指针。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对区域林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4)湖北省积极推动现代林业建设,大胆解放思想,积极开拓创新,按照生态建设从山上走下来,产业发展从林中走出来,发展林业让农民富起来”的要求,统筹城乡林业工作建设,统筹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统筹生态受保护与农民得实惠,努力把湖北现代林业推向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认真谋划现代林业科学发展新思路。荆门努力建设鄂中区域中心城市、新兴特色工业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
(4)荆门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也是一个气象灾害频繁、灾害种类多样、危害严重的,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荆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面推进林业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平台担当起生态建设的重任发展生态文化的先锋,创造大量的生态成果和物质成果,还尽可能多地创造出丰富的文化成果推进人与自然和谐重要价值观的树立和传播,做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为现代文明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以森林、湿地为主要经营对象的林业,通过复杂的循环和过程来间接地生产出生态产品,包括: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清洁空气、减少噪音、吸附粉尘、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洪涝灾害等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循环经济模式和绿色消费方式,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外开放与的需要
1.2.6荆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二章 规划区基本情况分析
2.1自然地理概况
2.1.1地理位置
荆门市位于鄂中腹地,地处鄂北山区丘陵地带,大洪山南麓的汉水流域,东与安陆、应城接壤;南与江陵、天门、潜江邻;西与当阳、南漳、远安交界;北与宜城、随州相连,跨东经111°51′~113°29′,北纬30°32′~31°36′,东西最大横距155.0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1.0公里。
荆门市国土总面积12404.0平方公里,占湖北省国土总面积的6.67%。荆门地域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江汉盆地西北缘与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两翼(即第三隆起带荆山弧形褶皱带)的交接地带,各构造体系在本区内广泛交接、归并迭合,形成了该区不连续的特点。
荆门市地层属扬子地层区。处于黄陵小区与宜城小区在江汉平原西北部交接地带。地层发育较齐全,从震旦系至新生界均有出露。
荆门地势为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簸箕状向南敞开,形成低山、丘岗、平原湖区兼有地形,西北及北部为低山区,中部为丘陵岗地,东南部为平原湖区,海拔在27.2~1051.0米之间,最高点位于荆门北部大洪山的斋公岩,海拔1051.0米;最低海拔为荆门南部的沙洋县境内的长湖湖底和京山县永隆镇的潘家湾河床,海拔27.2米。全市山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4.9%,丘陵岗地占59.4%,平原湖区占15.7%。673.0米。荆山余脉主要由二叠、三叠纪石灰岩组成,形成坳谷、冲沟分割起伏和缓的低山、丘陵或岗地。中南部汉江两岸的钟祥、京山部分地域和沙洋县大部主要分布于新生代沉降盆地之中,由于江河冲积和湖泊淤积,形成平原湖区。
2.1.3气候及水文
2.1.3.1气候
荆门市地处中纬度北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光热水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气候特征。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暴雨和寒潮。
荆门市年平均气温15.9~16.2℃,东部高于西部;最冷月(1月份)平均为3.2℃,最热月(7月份)平均为27.8℃;极端最高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