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安徽省典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优化选用
浅谈安徽省典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优化选用
摘要:采集了近几年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中获得的最新数据,分析了安徽省矿山开采产生的地质灾害、压占和损毁土地资源、破坏地形地貌景观与生态环境以及排放废弃物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典型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阐明了其所带来的社会和环境的危害程度高,危害性大;针对以往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措施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区域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及矿山开采方式、特点,对典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最优化的治理恢复措施。
关键词:矿山开采;矿山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Key :words:mining;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reatment measures
Abstract: Collected the latest data of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al in recent years, Analyzed Anhui province s typical mine geo-environmental issues about geohazard,destroy land resources, destroy scenery for terrain Landform,and discharge a large number of waste brought negative effect and so on In the mining . Point out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degree is high,The harmfulness is great,And dut forward obviously problem of deviation and deficiency in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background condition of region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mining method and mining specialty,Respectively,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treatment measures of typical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安徽省地处华东腹地,是国家级材料工业基地、华东能源供应基地以及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能源、金属和非金属原材料基地,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共发现矿产138种(含亚矿种),有矿区1084处(不含共伴生矿床286处)[1],其中。近80%的矿产地被开采,历史上矿山数量最多时达上万家,开发利用的矿产主要为煤、铁、铜、锰、钨、萤石、灰岩、石英岩、硫铁矿、盐矿、磷矿、膨润土、滑石、石墨、方解石、石材及砂石粘土类等。经多年矿业整顿,目前全省尚有生产和新建矿山3700多个,年产矿石量近5亿吨。长期以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为本省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充分的矿物原料,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留下了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给人民生产建设和??活带来诸多危害。
1典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
1.1矿山地质灾害
安徽省矿业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两淮煤田,其次是铜陵、马鞍山等矿区。相关资料表明,2002年以前,全省先后有50余座矿山开采引发了采空地面塌陷,塌陷总面积近260km2,此后塌陷面积仍持续不断地增长。其中两淮地区塌陷最为严重,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已产生并初具规模,八十年代后,随着一批新矿区的建成及部分老矿区鼎盛期的到来,塌陷范围明显增大,至2010年塌陷面积增至370km2(见表1),部分塌陷区
表1两淮煤田地面塌陷面积表(1985年-2010年)
已连接成片,积水成湖,中心水深最大约22.00m[2]。长期频发的地面塌陷使大面积的平原变成高低不平的荒滩洼地,肥沃农田变成低产地、沼泽地、湖泊,并导致数十万农民无地可种,近千个村庄搬迁,矿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遭受重大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
崩塌、滑坡主要发生在皖南山区及沿江丘陵一带的露天开采矿山,据不完全统计,仅自八十年代至2002年期间,全省露采矿山先后发生较大规模的崩、滑灾害多达50余起,直接经济损失逾亿元。近几年较大规模的崩塌、滑坡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少量小规模的灾害不断发生,其危害性同样不容忽视。
1.2压占损毁土地资源及破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