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夔门齐山志帝王藏宝洞,巴人墓志铭
夔门齐山志帝王藏宝洞,巴人墓志铭
在蜿蜒两百公里的三峡中,瞿塘峡是个异类。藏身三峡之中,却只有八公里长度,从地图上看,甚至短小得难以分辨。但如果到了现场,没有人能忽视它的存在。因为瞿塘峡是三峡中最为雄奇险峻、最让人屏息的一道峡,自古便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之誉。
瞿塘峡两岸之山与别处不同,它们上悬下陡,如斧削而成,气势凌人。其中峡江两端入口处,最是典型,也最为险要。两岸断崖壁立,相距不足100米,形如门户,名夔门,也称瞿塘峡关。夔门山势雄奇,堪称天下雄关, “夔门天下雄”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镌于崖壁。
赤甲山、白盐山:红与白的隔江斗艳
夔门两侧的高山,一个红装,一个素裹,北边的叫做“赤甲山”,南边的叫做“白盐山”。传说中,赤甲山是因为巴国赤甲军屯兵于此而得名,但是民间却喜欢叫它“桃子山”,因为赤甲山颜色赤红,状如蜜桃。在两山的迎风绝壁上,尽管草木不生,却异彩纷呈。这些美丽的色调与晨曦、晚霞交相辉映,形成了“赤甲晴晖”、 “白盐曙色”等胜景,使得诗圣杜甫也在此留下了“赤甲白盐俱刺天,间阎缭绕接山巅”之叹。
在雨过天晴后的清晨,乘船游览瞿塘峡,峡中会渐渐升起蒙蒙白雾,如曼舞的仙女围绕着纯白的白盐山摇曳、飘逸,那是整山整谷的清丽和煦。随着朝阳的升起,那雾由淡转浓,由浓变深,由深而紫,由紫渐红,将整座白盐山映照得通红。那红也悄悄地上了游客的脸,使观者也融入了这“白盐曙色”的景致之中。等到黄昏时分,夕阳下的赤甲山也加入这场奇景秀,陡然变得鲜红通透,与白岩山交相辉印,蔚为壮观。
不过,可千万别以为这白与红仅仅是光影变幻带来的错觉。据专家考证,赤甲山之所以整座山土呈现红色,是因为含有氧化铁的水溶液粘附在风化的岩层表面;而白盐山,则是因为粘附在岩石上富含钙质,从而才显得色似白盐。
虞公洞、粉壁墙:隐者与岩刻的文化对视
在白盐山上一大片白色的崖壁中,独独有一块红色的岩壁,被人们称作粉壁墙。粉壁墙上刻着著名的瞿塘摩崖题刻,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妙笔。
这些题刻最??可追溯到南宋乾道十年(公元1174年)。由著名书法家赵公硕书写,王伯痒刻成的《宋中兴圣德碑》。该碑高4.1米,宽72米,所刻980字,都是赞颂宋高宗禅位于孝宗的文字。其字大如碗,庄重端楷,远望可读。据说,当时为保护碑刻,每个字都用一个瓷碗扣住,然后用糯米浆调拌石灰敷在字上,使文字不受风剥雨蚀。这粉壁墙所处的位置相当陡峭,按当地人的说法,如果谁胆敢戴着帽子在粉壁墙下仰望摩崖题刻,那么,他的帽子一定会被瞿塘峡给没收。也由此可以想象,当时刻字工程异常艰险。
在江对面,赤甲山顶左下侧有一洞,据奉节县志记载,是明朝夔州知府虞有爵因为厌弃官场腐败,弃官隐居的所在地,以后人们便将它称为“虞公洞”。洞内设有石桌、石凳、石床,洞外还有石臼和一眼清泉,石桌古拙,石床端重,泉水冰凉透骨、叮咚作响,无处不透着一个雅字。可惜的是,除了县志,这段隐者往事已无其它记载文字可考,只留下一处“岩居川观”的题刻,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说:虞公修成正果,得道升仙;也有人说:他削发为僧,遁入空门;还有人说:他一直在洞中对着滚滚江水思考人生,洞壁上的题刻“岩居川观”便是出自虞公之手;更有人说:虞公虽身在洞中,心却未离俗世,不过是一介弱书生难抗官场黑暗,只好逃避现实罢了……
古人的心思,今人也难以追索。倒是有一件事值得考证一番:一生隐居于此的虞公到底为对岸那摩崖书法折进去过多少顶帽子?
黄金洞:“白帝”公孙述的藏宝库?
赤白二山虽奇,虞洞粉墙虽雅,但如果没到“黄金洞”去走一遭,那可就真是入宝山而空回了。
从赤甲山沿瞿塘峡南侧绝壁下行,通过70多米悬崖下到200米的深谷中,可以发现一个神秘的井状洞口,这便是当地人口中的“黄金洞”,传说中,洞内埋藏着很多金银财宝。言者凿凿,甚至称洞前一串“Z”形的石孔,便是藏宝者搬运财货时留下的遗迹。
既有宝藏,便得有主人,那么这些宝藏的主人是谁呢?在当地流传的种种说法中,以公孙述藏宝之说最为流行。
公孙述是西汉末年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青年出仕,一路平步青云,年纪不大便作了蜀郡太守。后因王莽篡政,天下大乱。一时全国群雄并起,神州大地呈现出一派“王公满地走、侯伯不如狗”的壮丽景象,于是乎,公孙述也动起了自立为帝的心思。
他首先用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关系,来为自己称帝提供“理论支持”。他宣称汉王朝得“火德”,王莽得“土德”,土克火,所以王莽要取代汉王朝。而公孙述自己在成都,成都在华夏的西方,西方属“金”,“金”要代替“土”,王莽之后就该他来当皇帝。
舆论造足了,公孙述便于公元25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成家”,年号“龙兴”。与“金”相对应的是白色,所以公孙述崇尚白色,自号“白帝”,并改夔门下的子阳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