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楼兰古城废弃原因思考
对楼兰古城废弃原因思考
[摘要]楼兰是我国历史上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于现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境内,公元4世纪前后消亡。专家对其消亡原因各执一词,意见相对较为集中的是“自然条件改变说”,这种说法认为自然条件的变化是导致楼兰古城废弃的惟一因素,还有部分学者坚持“丝绸之路改道说”、“战争说”、“瘟疫说”等几种说法。笔者在分析的基础上对以上几种说法提出质疑,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楼兰古城之所以废弃是自然条件变化和社会政治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楼兰古城;罗布泊;丝绸之路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6—0050—04
历史文献中,最早提到楼兰的是匈奴王冒顿单于公元前176年写给汉文帝的一封书信,这封信被司马迁抄入《史记》,信中说,匈奴军队大败北方草原的大月氏人,“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①楼兰古城位于今天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西南距若羌县城200公里,东距罗布泊西岸28公里,坐落在东经89°55’22”、北纬40°29’55”处。这里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它成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这样一个曾经盛极一时的西域交通重镇。在公元4世纪左右迅速退出历史舞台,专家对其中的原因各执一词。笔者认为,楼兰古城之所以废弃是自然条件变化和社会政治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自然条件的变化
(一)大背景:全球旱化
罗布泊及其附近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最东部,面积10万平方公里。地表自然景观复杂有戈壁、沙漠、盐漠(干涸河湖床洼地)、风蚀残丘等。年降水量22毫米,蒸发量3000毫米,每年有100多天有六级以上大风,以东北风为主,夏季最高温40℃~50℃,是我国西部最干旱地区。
大约1万年前,地球环境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即由末次饮冰期的干冷环境演变成冰期后期时期的湿润环境,借此契机,人类文化也由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而1万年之后,地质环境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性变化:距今约1万年至8000年为升温期,距今约8000年至3000年为高温期(气候适宜期),距今3000年至今为降温期。这三大环境格局变化为地质、生物、化学与物理的古环境研究所证实,只是在三阶段划分的时间上,由于方法、地点或研究对象的不同而略有出入。这种环境的变化规划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与方式。
以楼兰为例,新石器时代人类便涉足这里,青铜器时代这里人口繁盛。那时恰值高温期,罗布泊湖面广阔,环境适宜。进入降温期后,水土环境变差,河水减少,湖泊缩减,沙漠扩大。楼兰古城的消亡大约在公元前后到公元4世纪(中原的汉朝到北魏时期),这时正是旱化加剧的时期。楼兰古城的消亡是在世界气候旱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其实,在这一旱化过程中,不仅楼兰古城消亡了,而且由于沙漠扩大,尼雅、米兰、尼壤、可汗和统万等古城也先后消亡。但由于楼兰处于干旱内陆,这里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更显著。
美国人亨廷顿提出,罗布泊原是面积很大的内陆海,由于气候变化,罗布泊渐渐缩小。他还根据澳大利亚的相关资料,创立了气候变迁与人口迁移关系的理论,认为雨量降低35%,养羊数量降低超过80%,气候变干燥,对人口的压迫逐渐增加,就会最终造成大迁徙。
(二)地域因素:青藏高原隆起
在距今7~8万年前,青藏高原快速隆升。这种隆起对中国西北部的气候具有决定性作用。由于罗布泊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东亚西北内陆,每年,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几乎都很少到达这里。
当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时,整个东亚西都开始出现干旱和沙漠化、戈壁化趋势。在此期间,罗布泊开始从南向北推移。在距今7万年左右的时候,湖面急剧下降,到最后接近湖底。因湖底地形的高低不平,原先巨大统一的古罗布泊分解成现在的台特玛湖、喀拉和顺湖和北面较大的罗布泊。
在地域性因素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据近年的遥感资料判断,孔雀河上游曾发生过一次较大的滑坡事件。这次滑坡堵塞了孔雀河的河流要道,致使罗布泊的来水被阻断,但这次滑坡的具体时间是否发生在罗布泊干涸以前尚不能确定。
(三) 高山冰川萎缩,河流水量减少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封闭的内陆盆地。罗布泊位于盆地东北最低处,海拔780~800米,是盆地各主要河流最下游和地表径流最后归宿地,对水分变化十分敏感。受荒漠化气候影响,这里自然环境结构层次简单,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塔里木盆地的气候,以前的干燥程度和现在没有大的区别,但同一时期,河流水量大减。昆仑山北部昔日冰川容积之大,远超过现代每年实际所受的雨雪之量,气候温和,冰川缓缓融化,其量有增无减,但年复一年,高山水量日趋干涸,昆仑山北麓的尼雅、楼兰古城先后被废弃,与冰川萎缩、河水枯竭有很大的关系。天山因降水较多,冰川获得补充,故能维持至今。天山河流水量变化不大,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