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津呼吸俗世空气饮食男女
李津呼吸俗世空气饮食男女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李津也曾用“饮食男女”为题命名自己的作品系列,这四个字用于总结李津的画儿似乎再合适不过了。生活亦不过如此而已—饮食不可缺,男女添姿色。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画正处于变革的不稳定时期,以朱新建为代表的中国画艺术家开始了新文人画的探索,而李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可以说是同“当代水墨”共同成长起来,是水墨圈儿里的老人儿了。
他在年少轻狂时到过西藏;寻找绘画语言时去过南京,他在这两个地方呆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些经历成为李津形成现在这种绘画语言所汲取的重要养分之一。西藏地区特有的宗教感会给任何到过那里的人以精神上的洗礼,李津也是如此,但在经过这种环境的过滤之后,宗教仪式般的神圣感并没有在他的作品中直接映射出来,而是好像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种反端庄的个人享乐主义式的“艳俗”生活情趣充斥于画面,而让人体会到的却是饕餮的生活表象背后无尽的空虚与落寞;南京则是中国最重要的古都之一,南方城市的“腔调”和当地的艺术氛围对李津也影响颇大,李津身上的顽主气息十分浓重,这也体现在他画中对现实社会和自身生活状态的揶揄、调侃的态度。在传统的中国画的变革与争论过后,李津选择了看似并不太靠谱儿的表达方式,作品貌似不太符合一直以来大家对中国画的“总体审美”,而如今他的作品已然成为一种不可代替的语言方式参与了当代艺术的变迁。在他看来,早些时候的作品看似传统,但却受到一些西方的影响,痴迷于造型的追求和画面语言的表达,而现在的作品虽然赋予当代的意义,但其实比较以前的作品来说,是更传统了,笔墨的趣味性和中国画材料的可能性被充分的表达和挖掘出来。
李津爱生活,具体到爱吃喝、爱做饭、爱女人,这也成为李津作品中看似永恒的主题—自己平日生活中洗澡或酣睡,各式丰盛的菜肴,香艳妩媚的女人,偶尔伴随各色菜肴出现的菜谱及各种菜式的做法要领……都被李津如数家珍的记录于自己的作品当中。如此俗世之物想要搬上台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是在当代与传统的取舍中斗争周旋的国画界呢。
李津的画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单纯至极了。没有更多的赘言,只是生活,记录自己生活的痕迹。吃和女人在李津的画中同样重要,当然,还有他自己。女人丰满的身材、魅惑的表情、随性勾勒后施以很透的“肉色”,可谓是活色生香的典范;画中的李津有些不着调,可以梳着朝天辫、穿着连体服、喝得酩酊大醉,这感受有无奈、有困惑、有陶醉、有窃喜、有轻狂……;食物倒好象并不十分听话,总有各自的脾气,甚至有些狰狞,将本来活生生的东西经过烹饪后的状态展示于人前,难免有种支离破碎的伤感。而这种种画中之物,无论美女还是美食抑或是李津本人的出现,似乎都是供人愉悦之物,皆是我为鱼肉的悲苦表情,一切物质都沦为被屠宰的命运,而后再被完全赤裸的公示于众。
李津常用“家常”二字来形容自己的画,但如果用一些关键词来说李津作品的画面效果,色、润、透、像、活五字最为贴切。所谓色,指李津画中的颜色与情色:传统的中国画并不强调颜色的运用,不会使过多的颜色同时出现在画面上,而李津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大胆的用色看似随意,却形成了他自己独特丰富的色彩系统。李津的画中娇艳欲滴的年轻女子和醉意熏熏的男子难免让人浮想联篇,画中的男男女女无外乎一些凡夫俗子,却一副不为世俗琐事所扰、悠然于世外的避世之状,安逸自在的躺在享乐主义的温床;润,是李津画中的笔墨,水的媒介作用使颜色与墨色融为一体,十分清润饱和,中国人讲究秀色可餐,李津画吃,自然也要考虑这吃食的卖相,画中的各色美食与女人,颜色“很花”但并不火气,美女与美食的组合概括体现了整个物欲社会下人们生存的精神状态;透,在中国画里讲究气韵生动,也体现在整体布局,李津的作品大都以满示人,而在满中亦有疏密浓淡之经营,无论是为了统一贯穿画面的题字还是穿梭于画中的小器物抑或是偶尔为之的留白,都显示出画者的用心,“透气”,乍一听来玄虚,实则很难做到,一幅画作为作品既要有完整性又要给观者留有空间和余地,并不容易,好的艺术家在创作时不止要清楚怎样开始,更要知道何时停止;像,是因为李津画中人多为自己和身边的人,是否相像,一看便知。其实在中国画的品评与欣赏中,往往并不拿“画的像与不像”来说事儿,中国画中所谓“像”,乃是指其神,“神似大于形似”,李津将自己与画中女子甚至是菜肴都赋予主观的情感,使画中之物与人的状态相契合,由此,一条条瞪眼惊恐的鱼,表情愁苦的猪头,四脚朝天的无奈青蛙,伴随美女身边穿着各式穿越的行头的自己……这些都出现在画面当中并发出自己的“声音”,好像是在配合画中人物的过分慵懒自在的状态而产生的臆想,而这些又都是生活中真实的发生,“像”与“真”这种矛盾是我们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跳出生活的欲望与现实的束缚纠缠共生,这反而是更为贴近生活的真实;活,乃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