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山谷词“由俗入雅”风格
浅论山谷词“由俗入雅”风格
摘 要: 黄庭坚是宋代的一位文学大家,他的诗歌成就突出,其词也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山谷词分为俚艳词和雅词两种创作倾向,但都以“俗中见雅,由俗入雅”的语言风格见称。“以俗为雅”是一种重要的诗词创作手段,旨归皆在于“雅”,这种词学观正是与黄庭坚高尚不俗的人品境界相一致。
关键词: 不俗 俚俗 由俗入雅
山谷其人其事
黄庭坚,生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洪州府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以鲁直为字,晚年自称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庭坚家学渊源深厚,少时聪颖而早慧,五岁能背诵儒家经典,七岁即能赋诗。黄庭坚的家乡洪州是禅宗活跃之地,受佛禅思想的熏陶,早年的他便萌生了隐逸的念头。相传庭坚七岁时作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从此诗中可看出他对世俗观的鄙弃,透露出孤高傲世的性格。庭坚的人格定型于早年,终其一生未变,这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十五岁时黄庭坚随母舅李常游学淮南,学业大进。三年后返回家乡参加科举,于治平四年(1067)登进士第。先是调汝州叶县尉,觉沉沦下僚,囿于俗事,孤傲个性受压抑,顿生向往江湖之念。后入北京大名府国子监教授。元丰八年,神宗病死,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政局突变,庭坚应召入京,主持编写《神宗实录》。元祐时期黄庭坚与苏轼在汴京交游,师从苏门,两人结下千古友谊。哲宗亲政后,黄庭坚因“诬毁先朝”罪名被贬至蜀中,黔州安置,后流寓江汉。崇宁二年,因遭受胁怨报复再度流放,贬谪至宜州(今广西宜山县)。山谷暮年虽备受折困,但仍浩然自得,孤高傲介情怀未变。公元1105年,黄庭坚卒于宜州。
山谷自入仕后仕途较为坎坷,遭受党争之害尤重,晚年一贬再贬,宦海沉浮。在屡遭打击的政治生涯中,黄庭坚始终没有放弃自我的人格和道德修养。他提出心性论,主张从人心的根本上来解决道德问题,且融合儒佛道三家思想,形成了外柔内刚的处世哲学。——“内心洞达世事,是非善恶,泾渭分明;而外表随俗,和光同尘,与世委蛇。其实质是内儒???外佛道的结合。”[1]与此相对应的是“不俗”与“俗”两对范畴。黄庭坚遵循内心崇高的道德修养,提出了“不俗”的诗学观。
“不俗”的诗学观
黄庭坚以诗名世,其诗歌成就斐然。自从与苏轼订交后,山谷一生投于苏门之下,成为苏门四学士之首,其诗歌与苏轼并称“苏黄”。黄庭坚一生共创作了一千八百多首诗歌,他对诗歌创作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总结,在他的倡导下,形成了“江西诗派”这个群体,影响深远。
针对晚唐浮浅和西昆靡丽的文风,宋初开展了一场诗文革新运动,大力提倡儒家的诗学观,主张质朴古雅的文风。黄庭坚继承了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又对诗境进行了深入的开拓。
黄庭坚曾有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山谷对俗是心生鄙弃的,推及诗词创作,他便提出:诗,乃一切艺事,不能落于俗格。这是山谷诗学观的一个核心观点,而“不俗”正是黄庭坚诗学最高的审美境界。何为“不俗”?在他看来,就是对唯利是图,追逐功名富贵的世俗行为的否定,本质上是指一种高尚的境界,是恪守高尚道德准则的人格道德风范。黄庭坚自幼个性耿介,睥睨世俗,他这一生对高尚的人格可谓孜孜不倦地追求。
不俗,反映到诗歌创作上就是追求独创和出新。黄庭坚影响最大的学说是“点铁成金”说和“夺胎换骨”说。黄庭坚很重视向古人学习,他曾言:“欲学诗,观老杜足矣。”又言“学文则观古人之摹”。对古人的模仿和借鉴很有必要,然而,这并非完全抄袭古人,而是在学古的基础上创新。点铁成金,即运用古人之言经过陶冶熔铸成新言;夺胎换骨,亦是指对古人之言进行翻新出奇。两说皆是立足于继承和创新。最终目的皆为创新。
黄庭坚诗歌的总体风格是奇崛傲峭,“奇”是一种反传统、反流俗的品格,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这正与他所欣赏的“不俗”审美境界相通。而傲峭不仅是诗品,更是黄庭坚人品的象征。他将诗品与人品联系起来,主张写诗要写出自我的人格境界。
诗歌创作上,黄庭坚的翻新出奇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以俗为雅,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是指在典雅的文言中添加一些俚词俗语,打破陈词滥调,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运用俗语的目的正是为了雅化,也就是为“不俗”。反映到词的创作上,即通过“由俗入雅”的手段使得词奇雅不俗。
“由俗入雅”的山谷词
1.艳词的“俗中见雅”
黄庭坚的诗歌成就巨大,他的词在宋代词坛上亦独树一帜。陈师道认为:“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功,要非本色。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后山诗话》)把山谷词拿来与本色当行的秦观词相提并论,可见对其词的推崇。但后入对其词的评价也出现了分歧。清人陈廷焯却认为“黄之视秦,奚啻珷玞之与美玉”、“黄九于词,直是门外汉,匪独不及秦、苏,亦去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