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赏鉴意义《红楼梦》相关茶事分析.docVIP

基于赏鉴意义《红楼梦》相关茶事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赏鉴意义《红楼梦》相关茶事分析

基于赏鉴意义《红楼梦》相关茶事分析   摘要:茶是一种具有相当悠久历史传统的饮料,但是,在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中,它已经不但仅仅是解渴之物了,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红楼梦》文本入手,来探讨一下书中所涉及到的有关于茶的赏鉴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红楼梦》 茶 赏鉴   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饮用历史,然而,作为文化载体要素,其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解渴之范畴。《红楼梦》中,宝玉对“有凤来仪”所题之联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妙玉也曾经在诗中道:“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就连古板拘谨、认为“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的贾政,也说过“煮茶操琴”的话。可见,在古人的笔下心中,茶与琴棋书画诗一样,是有韵致之雅物,拥有了寻常之物所不具备的形而上的美感,可赏可鉴。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红楼梦》在哪些方面折射出了“茶”的赏鉴意义。   一、氛围:“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   品茶需要好的物质条件,但并不是说有了好的叶、水、器,就可以品鉴茶了。因为,品茶时的所在是非常重要的,要想鉴赏茶,还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氛围。关于这一点,《红楼梦》是这样描写的:   贾政因见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贾政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贾母一行人)一时进入榭中,只见栏杆外另放着两张竹案,一个上头设着茶筅茶具各色茶具。那边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贾母喜的忙问:“这茶想的到,且是地方,……”(《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贾政浏览大观园时,看到一处清雅的所在,想到的是在“在此轩中煮茶操琴”;贾母是一个见识和品味都极高的人,她所说的“这茶想的到,且是地方”的话,和贾政见了清雅之处即想到煮茶操琴一样,都是在称??之余表达了品茶是要讲究地方的这一理念,亦即“须一特殊之情调与环境,乃得饮茶知味。”[2]P124也就是说必须要有一定的氛围,才能真正谈得上赏鉴。   二、境界:“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   品茶是讲究境界的,并不是说有了好的物质条件就拥有了品鉴茶的资格,这关乎着个人在相关修养方面的造诣之深浅与口味之高低。   我们同样先来看一下相关的描写:   “……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这会子怎么又沏了这个来?”(《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妙玉)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由贾宝玉对茜雪说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他知道什么茶沏多少次出色,由之可见他的品茶境界的不俗;而妙玉的话更是体现了她对品茶的造诣之深,竟然认为品茶不可多饮,第二杯便成了解渴的蠢物了,这似乎与卢仝的看法相左,卢仝曾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其中因写到吃七碗茶的不同感觉,又被称为“七碗茶诗”。其诗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3]P4379   但是,对于“七碗”,明代人罗廪即有疑义,他说:“茶须徐啜,若一吸而尽,连进数杯,全不辨味,何异佣作?卢仝七碗,亦兴到之言,未是实事。”[4]P182正所谓“猛咽浅尝,皆失味”。[2]P124也。   关于对茶的赏鉴,我们还要提一个《红楼梦》中小厮的名字,即宝玉的心腹茗烟。在第二十四回他再次出现时,忽然就成了焙茗,原因是宝玉嫌“烟”字不好,给他改了。   《红楼梦》中宝玉为身边人改名非此一例。贾宝玉因与袭人等大丫头呕气,眼前只留两个小丫头侍候,他与那个大些儿的生的十分水秀的丫头有这么一段对话:   宝玉便问:“你叫什么名字?”那丫头便说:“叫蕙香。”宝玉便问:“是谁起的?”蕙香道:“我原叫芸香的,是花大姐姐改了蕙香。”宝玉道:“正经该叫‘晦气’罢咧,什么蕙香呢!”又问:“你姊妹几个?”蕙香道:“四个。”宝玉道:“你第几?”蕙香道:“第四。”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