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轨道交通二线一期工程区间隧道专项施工方案.docVIP

武汉轨道交通二线一期工程区间隧道专项施工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汉轨道交通二线一期工程区间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名都站~光谷广场站区间 名都站~光谷广场站 区间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X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 第X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OO八年十一月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⑴XX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和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的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名都站~光谷广场站区间施工图; ⑵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V标段街道口站~光谷广场站区间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⑶ 现场调查所获得的信息和资料; ⑷《建筑抗震设计规范》(YB9258—97) ⑸《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⑹《建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⑺《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⑻《混凝土结构设计及验收规范》 ⑼《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⑽《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⑾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 ⑿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⒀ 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 ⒁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 ⒂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DGJ08-61-97) ⒃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1.2工程概况 名都站~光谷广场站区间线路西起名都站,沿着虎泉街向东至光谷广场站。地面起伏较大,标高为26.94m~37.44m,沿线均为密集的建筑物,且管线较多,均分布于虎泉街道路两侧。该区间全线均为地下线,左右线路均以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连接而成,左右线间距为13米,隧道最大埋深16m,最小埋深5.5m。线路纵断面上设置R=5000m的竖曲线。区间线路平面设1个曲线段,曲线半径1000m;区间线路纵断面设人字型坡,最大坡度为5‰,最大坡长为460m。线路沿卓豹路(或虎泉街),到达终点光谷广场站。虎泉街两侧建筑主要是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医院、中船709研究所和民房,建筑物的楼层普遍较低,隧道在路中间下行通过。 本项目设计范围为名都站东端至光谷广场站西端,里程为右(左)DK26+408.307~右(左)DK27+448.000,其中右线全长1039.693m,左线全长1037.102m(含短链2.591m),线路总长为2076.795m,其中右(左)DK26+408.307~右(左)DK27+406.208为地下线路,采用矿山法施工, 其中于里程左DK26+782.000(右DK26+779.409)设置1#施工竖井及横通道;于里程左DK26+862.591(右DK26+860.000)设置区间联络通道;于里程左DK27+184.020(右DK27+184.012)设置2#施工竖井及横通道。DK27+406.208~DK27+448.000为区间明挖段,采用明挖法施工。 1.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3.1 地形、地貌 区段地处剥蚀垄岗、残丘地貌单元,途经虎泉街,地面标高为26.94~37.44m,平均标高为32.19m,地面起伏较大。 1.3.2 地层岩性 根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本区段分布有志留系——三叠系及第四系地层,各时代地层岩性如下: 杂填土(Q4ml):灰、黄、黄褐、棕红等杂色,主要由粘性土、砖渣、碎石、植物根茎、砼碎块、生活垃圾等物质组成,砖渣碎石粒径一般2~10cm,含量30%左右,结构松散,厚0.3~5.6m。 10-1 粉质粘土(Q2al):黄褐色,灰褐色,结构紧密,硬塑状,含少许铁、锰质结核;厚度变化较大,厚1.4~9.5m,埋深0.3~5.5m。 粘土夹砾石(Q2al):棕红色、砖红色,夹灰绿色条带或团块,结构紧密,硬塑状,裂隙较发育,裂面光滑。含少许砾石、铁、锰质结核。砾石含量约占5~15%,呈次圆——次棱角状,局部富集,一般粒径在0.5~3.0cm不等,最大超过7cm以上,成分多为石英岩、灰岩。 粘土(Q2al):黄褐、棕红色,夹灰绿色条带或团块,局部地段底部偶夹薄层红粘土。结构紧密,硬塑状,裂隙发育,裂面光滑,具蜡状光泽,含少许铁锰质结核,该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厚2.5~16.6m,埋深5.8~19.0mm。 粉质粘土夹砾石(Q2el+dl):棕红色,粉质粘土含水量中等偏高,硬塑状,结构较紧密。碎石块径3~10cm不等,呈棱角状,成分为泥岩、石英砂岩、灰岩等,含量一般20~40%不等;一般厚0~6.6m,局部厚达14m。 钙质泥岩(T1d):棕红色,钙质胶结,局部夹极薄层灰岩条带,主要矿物成分为水云母、方解石等,该层总厚约35m,呈夹层状分布于灰岩(16b)中。 灰岩(T1d):灰色,中—厚层状,坚硬,微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少量水云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