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核酸.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形成 T-A碱基对 C-G碱基对 DNA的双螺旋模型特点 两条、反向、平行、互补多聚核苷酸链右旋相互盘绕而形成。 磷酸和脱氧核糖不断重复位于外侧,可变碱基位于内侧,链间碱基按A—T,G—C配对氢键结合。 螺旋直径2nm,相邻碱基平面垂直距离0.34nm,螺旋结构每隔10个碱基对重复一次,间隔3.4nm。 碱基平面与纵轴垂直,糖环平面与轴平行 DNA的双螺旋模型特点二 螺旋之间依靠以下因素保持稳定: 碱基之间氢键; 碱基平面堆积力; 碱基处于相对疏水环境; 磷酸基团上负电荷被胞内正离子中和 6. 大沟:宽1.2 nm,深0.85nm 小沟:宽0.6nm,深0.75nm DNA双螺旋结构的理论意义 解释特定生命现象; DNA复制的基础; 遗传与变异的依据; 生物性状控制的基地; 为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DNA双螺旋的多样性—不同构象 A、B、Z-DNA三种双螺旋的比较 A-DNA Z-DNA B-DNA A B Z 外型 粗短 适中 细长 螺旋方向 右 右 左 螺旋直径 2.55nm 2.37nm 1.84nm 碱基直升 0.23nm 0.34nm 0.38nm 碱基夹角 32.7o 34.6 o 60.0 o 每圈碱基数 11 10.4 12 碱基倾角 19 o 1 o 9 o 糖苷键构象 反式 反式 C、T反式 G顺式 回文序列 定义:单条核酸序列内以对称点为中心,两侧碱基互补的序列区域。含有该区域的双链DNA从不同方向阅读不同单链时其序列一致,常见于限制酶的作用位点。 三股螺旋结构(H-DNA) 1963年 K Hoogsteen发现。通常是一条同型核苷酸与寡嘧啶核苷酸-寡嘌呤核苷酸双螺旋的大约结合。 常出现在DNA复制、转录、重组的起始或调节位点。 多聚嘌呤 多聚嘧啶 四股DNA 可能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端粒中。 Southern印迹法 DNA分子 限制片段 限制性酶切割 琼脂糖电泳 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 与放射性标记DNA探针杂交 放射自显影 带有DNA片段的凝胶 凝胶 滤膜 用缓冲液转移DNA 吸附有DNA片段的膜 三、DNA的三级结构 定义: DNA双螺旋分子扭曲和折叠所形成的特定构象,包括不同二级结构单元间的相互作用、单链和二级结构单元间的相互作用以及DNA的拓扑特征。 常见形式:超螺旋DNA(supercoiled DNA). 超螺旋的原因及形态 DNA双螺旋处于最低能量状态,额外螺旋,使DNA分子存在额外张力。两端封闭额外张力不能释放,只能造成原子或基因的重排,导致形成超螺旋。 L=25,T=25,W=0 松弛环形 1 15 20 10 5 23 L=23,T=23,W=0 解链环形 1 5 10 15 20 23 L=23,T=25,W=–2负超螺旋 1 21 4 8 23 16 13 环状DNA三种典型构象 1、松驰环状DNA: 线形DNA直接环化结果 2、解链环状DNA:线形DNA松环后再环化结果 3、正超螺旋与负超螺旋 公式:L=T+W (L连环数、T螺旋数、W超螺旋数) 拓扑异构酶 改变DNA拓扑异构体的L值。 1、拓扑异构酶I (解旋酶) 2、拓扑异构酶II(促旋酶) 四、DNA与蛋白质复合物 生物体内的核酸通常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以核蛋白(nucleoprotein)的形式存在。  病毒染色体结构 游离染色体 组成:核酸、蛋白、脂类、糖类 基因组:单链或双链DNA(或RNA),多数环状 病毒结构 细菌拟核(nucleoid )结构 细菌基因组为双链环状DNA ,与碱性蛋白和RN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