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教学案(八-十二)答案
复习教学案(八)答案:
一至三略 四、1、 適通“谪”:强迫2、唱通“倡”,倡导 五、1、有的人 或者,也许2、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 才能出众的人 聚会商议 管理财务计算的人3、处处 常常 六、1、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2、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3、用鞭、杖打4、名词用作动词,看5、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 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6、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7、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七、1、副词,可译为“适逢”“恰巧” 动词,可译为“聚集”“集合”2、副词,可译为“相同”“一样” 代词,用在名词或代词后,表示复数3、副词,可译为“多次”“屡次” 读shù,数词,表示不确定的数目4、名词,可译为“缘故”“原因” 副词,可译为“故意”“特意”5、动词,可译为“率领” 名词,可译为“将领”“带兵的人”6、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 转折连词,可译为“然而”7、同“旨”,名词,可译为“意图”“意思” 动词,“用手指着”的意思八、1、失期,法皆斩。2、天下苦秦久矣。3、篝火狐鸣,置书鱼腹。4、得道者多助。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8、天下苦秦久矣。9、失期,法皆斩。九略 十、1、“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2、(1)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2)叛逆3、(1)抓住时机 (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十、(一)1、? 若:你;少:年轻;恨:叹恨(怨恨);辍:停止2、A3、D4、D(二)1.B 2.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3.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惜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阵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4.①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最直接的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下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②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那些边的贫苦百姓走投无路的境遇正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具体体现。(或:“失期,法皆斩”是秦残暴统治的体现)(三)1、(1)及,等到(2)有人,2、(1)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2)众多陈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因此再也没有亲近陈涉的人了。3、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4、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5陈胜率众起义,深得民心,建立了政权;陈胜起义建立政权后丧失民心,丢失了政权。?
答案:一、(一)略(二)1、“具”,通“俱”,详尽,全部2、(“要”,同“邀”,邀请)(三)1、鲜艳美丽 多指味道鲜美2、交错相通 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3、妻子和儿女 男子的配偶4、指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指没有出路的境地5、不要说,更不必说关联词语,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四)略(五)(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不足∕为外人道也 (六)略二、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4、为桃花源外现实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而叹惋。5、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6、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这个社会理想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小孩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美好。7、说明这是一个虚构的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这样写的目的是用以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三(一)1、说明桃源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还暗写了作者对秦汉以来,特别是东晋黑暗腐朽现实社会的否定。2、渔人说的大概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人听后,为桃源外的世界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3、桃源人想保住这个“绝境”,不想被战乱侵扰。4、渔人在桃花源中的活动。表现了桃源人安定幸福的生活。
(二)1、(1)整齐的样子;(2)田间小路;(3)寻找;(4)随即,不久2、厌恶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毅然逃禄为耕3、第一句是反映出避乱而出走,明曰“秦时”,实为东晋,战乱频仍,不堪重税,民不聊生;第二句是渔人就桃源人的“问今”而答,而且是“具言”,怎一个“乱”字了得,从听者的“皆叹惋”既与“秦时乱”相呼应,又可反映出“具言”的沉重;第三句是一种嘱付、叮咛,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