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期月考(四)历史试卷及答案.docVIP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期月考(四)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期月考(四)历史试卷及答案

· PAGE 9·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四) 历 史 命题人:刘国彬  审题人:袁建光、谢良 (命题范围:必修一、必修二第1~6单元)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王震中认为,中国古代进入文明与国家社会以后的政治实体的演进应更规范地表述为:邦国—王国—帝国三个阶段和三种形态,只有取得了“天下共主”地位的邦国,才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王国。据此可知(D) A.“天下共主”制就是中央集权制 B.王国内各个邦国均自领主权 C.商朝“内服”“外服”不是邦国 D.分封制是王国时代典型制度 【解析】根据王震中在《光明日报》2013年1月28日发表的文章《文明与国家起源(下)“邦国—王国—帝国”说》,材料中“邦国”即“都邑邦国”或“都邑国家”。由邦国可以走向王国,但并非所有的邦国都能发展成为王国,只有取得了“天下共主”地位的邦国,才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王国,这就是夏商周三代的夏邦、殷邦和周邦。王国的王权,不但支配着王邦(王直接支配的地区,即后世所谓“王畿”),还支配着附属于或从属于王邦的属邦,在这种结构中,既有作为“天下共主”的“国上之国”的王邦,也有作为属邦的“国中之国”。例如商代“内服”与“外服”结构和周代的分封制结构都属于复合制国家结构。其中,商代作为外服的“侯、甸、男、卫、邦伯”,周代那些被分封的诸侯之国,它们都是臣服于王国的、主权不完整(不具有独立主权)的邦国——“国中之国”。选D。 2.《龙岗秦简》记载:“黔首钱假田已。”《汉书·食货志》曰:“豪民侵凌,分田劫假(假,租赁也),厥名三十,实什税五也。”可知秦汉时(A) A.租佃关系已经出现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国家土地征税沉重 D.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解析】题中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假田”,而且明确了“假”的含义就是“租赁”,A正确。B只能从一则材料中体现。国家土地征税三十税一,不重,C错误。D则不能从材???中得出。选A。 3.清人洪亮吉在其文集中曰:“春秋时,列国皆用同姓,惟秦不然。”据他统计,秦国自孝公以来共引进了53名外国人才,这些人才对秦的发展和壮大直至最后的统一起了重大的作用。据此可知秦国(C) A.商鞅变法影响深远 B.军功爵制推行得力 C.历来重视招揽人才 D.贵族势力严重削弱 【解析】商鞅变法内容中,有关人才选拔只有“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并没有有关人才来源的特别规定,故材料与A、B、D不构成直接关系。选C。 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某一时期同类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B) 记述出处“凡国野之道,……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周礼·地官·遗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国语·齐语》“农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商君书》“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魏李悝语)《汉书·食货志》A.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先秦时期各诸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秦国商鞅颁布“重农抑商”的政策 D.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解析】从内容的出处来看,有《周礼》、有《齐语》、李悝语,明显不是来自商鞅变法,并且得不出“百家争鸣”的信息,更不是齐国一国的情况,A、C、D错;四则材料均涉及到了对经济进行干预,B对。 5.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意,“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才愈用愈大。这反映出汉代(A) A.皇权加强,“国”与“家”同构 B.制度创新,奠定三省六部制基础 C.承继秦制,有效地加强中央集权 D.风尚变迁,影响到后世皇家生活 【解析】六尚的大部分的职责是负责皇帝私人事务,对皇帝家事进行管理,而尚书管理的是文书,这个职责本身就跟国事有关,而且,从汉武帝开始就重用身边做秘书工作的侍从宦官参与政事处理,形成内朝,与以宰相为首的外朝相抗衡,说明皇权在加强,A对。三省六部制是在隋唐时才有,B错;C错在“中央集权”;D错在“风尚”。 6.《通典·职官六》云:“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又云:“其事有大者(重大疑案或牵涉到五品以上官员的刑事案件),则诏下尚书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同按之,亦谓此为三司推事。”究其渊源,后世三堂会审,即源于此。据此可见,唐朝三司推事制度(C) A.有利于弹纠不法行为 B.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