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docVIP

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PAGE 11·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 历 史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 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 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 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则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和门第。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 ) A. 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 B. 军功爵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C. 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 D. 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 3、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升降的官吏。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 A.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降 B. 监察体系臻于完备 C. 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 D. 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4、南朝时期,政府推行一种“土断”制度,即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这一制度( ) A.造成了国家户籍制度的混乱 B. 使得均田制得到进一步推广 C. 使政府脱离了对门阀的依赖 D. 瓦解了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 5、 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 ) A.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B.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 C.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 6、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这一现象表明( ) A.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 B. 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 C. 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 D. 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 7、 有学者言:“嘉靖朝海禁最紧, 时潮州进士登科也很出色。……海禁宽松,靠海生存的人民生计解决,社会矛盾较为和缓,故万历朝潮之进士登科……为潮州整个明代最差一朝。万历后期重申海禁,故崇祯朝潮州进士登科好转。”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明朝政府厉行海禁政策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 海禁政策影响沿海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 C. 沿海民众及士绅期望通过科举向朝廷反映诉求 D. 海禁政策的松紧决定明朝科举取士的人数 8、在国内商品流通额中,鸦片战争前粮食占42%,棉布占24%,其次为盐、茶、丝织品等。到了1936年,工业品占34%,手工业品占42%,农产品占24%。这一变化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 A、半殖民地经济特征明显???? ? B、国家工业化初步实现 C、经济近代化的趋向显著 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了( ) A. 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 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C. 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格局 D. 战争促使中华民族不断反思并最终走向胜利 10、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出处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谷玉霖,来远舰炮手, 1946年5月18日口述“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A. 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 B. 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 C. 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