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演练03 古代诗歌阅读 (A卷)-217年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docVIP

通关演练03 古代诗歌阅读 (A卷)-217年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关演练03 古代诗歌阅读 (A卷)-217年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①将:岂。②纪:经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①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能将代马②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阁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这里指雁门。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颔联生动地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地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 C.颈联有版本作“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峰烟”当作烽火而时时紧张的心理。 D.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 E.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 4.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②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①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风干:柳树经秋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B.“早凉生北槛”突出了早秋的天气特点,因为栏杆本身不会生凉,而是天气已生凉意。 C.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 D.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 E. 6.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③东过连山④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贬往的柳州。④连山指诗人所贬往之地连州。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一、二句以叙事起,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B.诗人巧妙地以典明志,“事异”两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 C.“名惭”意为自己声名比不上柳士师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