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版)课下限时集训: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1-4-1 Word版含答案.docVIP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版)课下限时集训: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1-4-1 Word版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版)课下限时集训: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1-4-1 Word版含答案

1-4-1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2017·广州质检)“棋盘滩”景观位于广西田东县莲花山下的灵岐河床上,“棋盘”由一块块浮出水面的大小约1平方米的石块组成。这是具有剪切节理的巨厚砂岩层经过流水冲蚀而成的地貌。据此分析,“棋盘滩”的形成是(  ) A.外力侵蚀和堆积作用的结果 B.内力作用水平岩层断裂的结果 C.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D.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 【解析】 巨厚砂岩层是地质历史时期沉积而成,受地壳抬升影响形成山地,再受流水侵蚀而成“棋盘滩”,故其是受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C (2017·山东联考)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2~3题。 2.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 ①碰撞挤压          ②张裂作用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3.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渭河谷地的形成 B.日本福岛地震的发生 C.青藏高原的隆起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解析】 第2题,海绵向两侧运动说明是张裂运动,为生长边界。第3题,东非裂谷带是由板块的相背运动形成的,渭河谷地是由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青藏高原是由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福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 【答案】 2.D 3.D 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南天山山脉之间的赤沙山中分布有我国最大的盐丘,下面图甲为盐丘形成示意图,图乙为盐丘独具特色的“石芽”。读图完成4~5题。 4.有关盐丘成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岩层受张力作用裂开导致盐丘沿裂隙溢出 B.盐层因上覆的岩层被风化剥蚀而露出地表 C.盐丘“刺穿”上覆岩层溢出后向低处流动 D.受到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的影响 5.“石芽”的形成过程类似于(  ) A.峰林 B.冲积扇 C.沙丘 D.风蚀柱 【解析】 第4题,盐丘是一种重要的储油构造。含盐层岩石密度小,上方岩层密度较大,上层岩石因重力(或压力)变化而产生含盐层岩石向上的流动,刺穿或部分刺穿上覆岩层,使上覆岩层拱起形成盐丘。以下因素均可引起含盐层向上流动:上覆岩层的厚度不等;地表差异剥蚀作用造成上覆岩层的重压不等;水平挤压可能造成的盐层轻微褶皱等。盐层一旦开始流动,上覆岩层就会向上拱起。拱起处是有利于外力侵蚀作用进行的地段,从而导致上覆岩层减薄减重,促进盐层进一步向上流动,使盐层表面更加起伏不平。如此往复循环,盐层就不断上涌,最后甚至刺穿上覆岩层,形成盐丘。因此含盐层上覆岩层开裂是含盐层向上流动的结果,不是导致含盐层向上流动的原因。第5题,盐丘表面的“石芽”是难溶性物质,易溶于水的盐类已被淋失。故其形成类似于流水侵蚀作用下的峰林。 【答案】 4.A 5.A (2017·唐山检测)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6~7题。 6.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海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7.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岩洞 B.岩礁 C.沙滩 D.海岸 【解析】 第6题,岩洞是受到海浪的侵蚀而形成。第7题,沙滩是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而岩洞、岩礁、海岸都受到海浪侵蚀作用。 【答案】 6.A 7.C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读图完成8~9题。 8.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⑤⑥④③②① C.④③②①⑤⑥ D.④③②①⑥⑤ 9.若①为石灰岩,则①与⑤接触地带易形成(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页岩 D.砾岩 【解析】 第8题,一般下面的沉积岩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则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⑤岩浆岩穿过了④③②①岩层,则⑤形成年代更晚;⑥岩浆岩穿过了⑤岩层,说明⑥形成年代晚于⑤。第9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