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儒教、佛教及道教.ppt

第九讲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儒教、佛教及道教.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儒教、佛教与道教 林语堂简介 林语堂(1895-1976),福建人。1916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毕业后,任教于北京清华大学。1919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后转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究语言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1932年起先后创办、编辑《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的主要代表。1936年去美国执教,并从事写作活动。1954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1966年到台湾。1967年任香港大学教授,1976年病逝于香港。好谈文化,擅长给外国人谈中国文化。 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儒道佛互补 孔子的教育关注人的道德本性的培养。他不把神和哲学神秘化,他谈论平白的日常感受,这不可能将它置于一个神的地位。因而在中国人的信仰中,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真空,佛教和道教深入其中,填补了大众的想像和大众的信仰。在儒教、佛教和道教中,儒教影响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模式最为深远。 佛教 佛说痛苦源于人对欲望的追求。一条解脱的道路就是不断地克服掉肉体的欲望,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 大乘佛教在中国和日本盛行。缅甸、泰国和斯里兰卡信仰小乘佛教。 佛教说人生是一个生死轮回的圆圈,我们现在为我们前生所做的接受惩罚,我们将来为我们现在所做的接受惩罚。这个圆圈是痛苦的和一个永不休止的幻影。人要逃脱这个圆圈才能获得拯救。信仰灵魂转世的教义导致教徒对动物有侧隐之心,并禁止杀生,素食主义或不吃肉通常在佛教徒中践行。 道教 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道德经》包括大量的警句,尽管只有五千字。水是道家品格的象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儒教 儒教是一种普通情感的宗教。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未知生,焉知死?” 他避而不谈超自然的东西。 孔子有一段金玉良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所有的教导都与人的道德修养相关。 他教导的两件事非常特别:一是教育和训练。包括原则、服从、爱和奉献,以及责任。二是认为法律与政治是表面上的,社会秩序必须基于个体的培养。从皇帝到老百姓,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要是这个基础破坏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不可能的。 儒释道三教异同 西方学者评出“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三教: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以老子为代表的道教,以禅宗六祖慧能为代表的中国佛教。 儒教最主要的是一个字:“伦” 。道家的核心是“命”。佛家讲的是“见性”。 儒家是尽“人道”,释家求“佛道”,道家穷 “天道”。 儒家讲“治世”,道家讲“治身”,佛家讲“治心”。 佛曰万法皆空,道曰无为而治,儒曰仁礼安邦。 儒家、道家、佛学禅宗在实现人生的意义目标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追求一种永恒的理想境界,然后上升为一种信念,上升为精神力量对生命的永恒支撑。 但从境界高远的层次上看,佛学禅宗高于道家,道家高于儒家。 从人的感性实践和生存现实看,儒家强于道家和佛学禅宗,更具现实性和实践性。 文学作品中的禅、道人物 道家女儿姚木兰 (林语堂《京华烟云》) 林语堂有四种不同的文化追求:一、在儒道佛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一反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倡扬道家文化。二、在中西文化比较系统中,一反当时“抑中扬西”的潮流,推崇以道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三、在构筑自已心目中的文化理想时,撇开主观片面性,强调中西互补。四、在中西文化调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时,另辟蹊径推出以“高地人生观”为基点的“高山文化”。 第一种文化追求的代表性作品是《京华烟云》。在写给郁达夫的信中,作者声称:“全书以道家精神贯穿之,故以庄周哲学为笼络。” 姚家的主事人姚思安及其长女姚木兰、二女婿孔立夫,是作者著力刻划的三个道家人物。 林语堂笔下的姚木兰是一个令人着迷的人物 。 林先生有一句名言:“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 如果把《京华烟云》比作《红楼梦》,那么姚木兰便可说是集林黛玉的才智、薛宝钗的从容、史湘云的风姿于一身的人物。大方、理性、宽容、大度、智慧,坚毅、仁慈、琴棋书画无一不晓,集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于一身的理想女性。 有平常心的莫须有先生 (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莫须有先生小时喜欢乡间塘里看打鱼,天旱时塘里的水干了,鱼便俯手即是,但其欢喜不及拣柴。喜欢看落叶,风吹落叶成阵,但其欢喜不及拣柴。喜欢看河水,大雨后小河里急流初至,但其欢喜不及拣柴。喜欢看雨线,便是现在教纯读国语课本,见书上有画,有“一条线,一条线。到河里,都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