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业昆虫学花-害虫
棉蚜 棉蚜的繁殖力极强,在适宜条件下,1头成蚜每天可胎生4~5头若蚜,最多可达18头,一生可繁殖60~70头。在早春和晚秋气温较低时,10多天繁殖1代;夏季完成1代只需5天左右。因此,在短期内可大量发生,造成严重危害。 棉小造桥虫Anomis flava (Fabricius) 棉小造桥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以黄河、长江流域棉区受害较重。寄主除棉花外,还取食木槿、冬葵、蜀葵、锦葵、黄麻、苘麻、烟草等。 棉小造桥虫 第一对腹足退化,第二对腹足短小,三四对腹足发达 棉小造桥虫 前翅外缘近顶角处内凹 棉小造桥虫 老熟幼虫头部淡黄色,胸腹部为黄绿、灰绿和绿色,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及气门下线灰褐色,中间有不连续的白斑,毛片褐色,粗看象许多小黑点,第1对腹足退化,仅留下极不明显的趾钩痕迹,第2对腹足较小。 棉大卷叶螟 翅中央“OR”形褐色斑纹 鳞翅目,螟蛾科。主要危害棉花、木槿、苋菜、蜀葵、黄蜀葵、棉花、茼麻、芙蓉、木棉等作物。 棉大卷叶螟 Laboratory of Chemical Ecology Laboratory of Chemical Ecology * 棉花害虫 棉花苗期(1) 棉花蕾期(2)和花期(3) 棉花铃期(4)和吐絮期(5) 我国棉区根据自然条件可分为黄河流域棉区、辽河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华南棉区5个棉区。前3个棉区习惯上统称为北方棉区,后2个棉区统称为南方棉区。 20世纪末期,自美国率先在生产上推广转Bt基因棉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研究与推广转基因棉的高潮。我国90年代初开始研制转基因棉,于1998年进入商品化生产。我国种植的转基因棉面积已占世界转基因棉面积的10%左右。 棉花害虫概述 我国棉花害虫254种,常见害虫约30种。可分为钻蛀类、吸食类和食叶类害虫3大类。其中,钻蛀类害虫包括棉铃虫、红铃虫、金钢钻、玉米螟等;吸食类有蚜虫、蓟马、棉叶螨、棉盲蝽、棉叶蝉等;食叶类有害物则较多,如棉小造桥虫、棉大卷叶螟、斜纹夜蛾、棉蝗、负蝗、蜗牛和蛞蝓等,地老虎类则咬断棉花的根茎。 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属鳞翅目、夜蛾科。 分布于北纬50度至南纬50度之间 。在我国则以黄河流域棉区发生为害最重,长江流域棉区的发生度因环境条件而异。目前仍是棉花上主要的钻蛀性害虫。 为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寄主有200多种,除棉花外,还为害玉米、小麦、高粱、豌豆、苕子、苜蓿、番茄、向日葵等多种栽培作物及野生植物。 棉铃虫卵和蛹形态特征 卵半球形,黄白色,花冠1层,菊花瓣形(12~15瓣),纵棱达底部。 蛹黄褐色,腹部末端有1对小突起,基部分开,每个突起上生有1根细长而直的刺。 棉铃虫幼虫形态特征 老熟幼虫体长30~40mm。体色多变。头部黄褐色,有不规则的黄褐色网状纹。背线2或4条。体表布满褐色及灰色长而尖的小刺,腹面有十分明显的黑褐色或黑色的小刺。前胸气门下方的1对毛的连线穿过气门或至少与气门下缘相切。 黑 褐 色 型 幼 虫 黑 黄 色 型 幼 虫 淡 绿 色 型 幼 虫 红褐色型幼虫 棉铃虫 黄 红 色 型 幼 虫 绿 色 型 幼 虫 黄 白 色 型 幼 虫 棉铃虫 外线和亚端线形成等宽的褐带,褐带内有清晰的白点8个 棉铃虫 棉铃虫发生在棉花生长的中后期,幼虫主要为害棉花的繁殖器官,造成蕾、花、铃的大量早期脱落,棉铃被吃空,蛀孔引起霉烂。1头幼虫1生能为害10多个蕾铃。 棉铃虫为害棉花状 棉铃虫为害状 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黄河流域棉区3~4代,长江流域棉区4~5代,华南棉区6~8代。除华南外,均以滞育蛹在土中越冬。长江流域棉区越冬蛹于4月底至5月上旬,当气温回升至15 ℃以上时开始羽化,越冬代成虫5月份盛发,在早春寄主上产卵,一代幼虫主要为害小麦、豌豆等。一代成虫6月份盛发,此时,棉花正值现蕾盛期,成虫主要迁入棉田产卵,发生期较整齐,田间卵峰明显,卵多产在棉株嫩头和嫩叶正面。 棉铃虫生活史和习性 * Laboratory of Chemical Ecology The Second Generation The Third Generation Population dynamic of cotton bollworm in northern China The Second Generation The Third Generation * Laboratory of Chemical Ecology Population dynamic of mirid bug in northern China By Lu YH Wu KM 属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