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十九中的爱情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的《文选》,是产生于东汉桓、灵之际的一组文人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虽非一人所作,但因其作者多属中下层文人,内容和风格相近,故萧统把它编在一起。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是无名诗人 “十九首”不出于一手,作于一时,要皆臣不得于君而托意于夫妇朋友,深合风人之旨”。 —— 清?吴淇《古诗十九首定论》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即是这种社会与政治的“多余人”。他们既已被现行政治体制排除在外,便开始关注自身。所以,我们在《古诗十九首》中看不到真正的政治热情,看不到河清海晏的政治理想,也看不到负责任的政治讽谏。 ——鲍鹏山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主题 一、失意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 二、世态之炎凉与人情之冷暖。 三、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苦。 “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二者相互补充,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人类感情的“基型”或“共相” 《古诗十九首》所写的感情基本上有三类:离别的感情、失意的感情、忧虑人生无常的感情。我以为,这三类感情都是人生最基本的感情,或者也可以叫作人类感情的“基型”或“共相”。因为,古往今来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生离或死别的经历;每一个人都会因物质或精神上的不满足而感到失意;每一个人都对人生的无常怀有恐惧和忧虑之心。而《古诗十九首》就正是围绕着这三种基本的感情转圈子,有的时候单写一种,有的时候把两种结合起来写,而且它写这些感情都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含意幽微,委婉多姿。 ——叶嘉莹 “多余人”的“死”与“爱” “他们不言志,不载道,只缘情。” “在《古诗十九首》里,我们第一次心惊肉跳于生命本质的痛苦……他们对死亡的理性认识,确定而无疑,冷静而无奈。” “死与爱,是文学中最有魅力的两大主题。《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在惊心动魄地描写死亡的同时,又写出了勾心摄魄的情爱,写出了爱的忠贞与恐惧,爱的弱小与强大,爱的专一与易变,爱的难得与巧遇。” ——鲍鹏山《中国文学史品读》 冉冉孤生竹 兔丝附女萝 名家解读 该诗或云是婚后夫有远行,妻子怨别之作。然细玩诗意,恐不然。或许是写一对男女已有成约而尚未成婚,男方迟迟不来迎娶,女方遂有种种疑虑哀伤,作出这首感情细腻曲折之诗。——袁行霈 这是爱之怨。——鲍鹏山 拓展阅读 名家解读 “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夫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乍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名家解读 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 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 ——清?陈祚(zuò )明《采菽堂古诗选》 “十九首”善言情,惟是不使情为径直之物,而必取其宛曲者以写之,故言不尽而情则无不尽。 ——同上 真正的好诗是浑然一体的诗。对这样的诗,你要掌握它真正的精神、感情和生命之所在,而不要摘取一字一句去分析它的好处。 ——叶嘉莹 “故人心尚尔”一句“直是声泪俱下”、“不觉兜底感切”。——清?张庚《古诗十九首解》 于不合欢时作“合欢”想,口里是喜,心里是悲;更“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无中生有,奇绝幻绝!说至此,一似方成鸾交,未曾离者。结曰“谁能”,形神俱忘矣。又谁知不能“别离”者今已别离,“一端绮”是悬想,“合欢被”乃乌有也。——清?朱筠《古诗十九首说》 当女主人公欢喜地念叨着“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的时候,她恰恰正陷于与夫君“万里”相隔的“别离”之中?以此反观全诗,则它所描述的一切,其实都不过是女主人公的幻想或虚境罢了!又何曾有远客之“来”,又何尝有彩“绮”之赠?倘若真能与夫君“合欢”,她又何必要在被中“著”以长相之思、缘以不解之结? 此诗所描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