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岩溶作用程地质讲座.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岩溶作用程地质讲座

第六章 地表地质作用 第3节 岩溶(喀斯特)作用 《工程地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家奇 主编 §6-1 风化作用 §6-2 河流的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 §6-3 岩溶(喀斯特)作用 §6-4 斜坡与边坡地质作用 §6-5 海岸带的地质作用 本次授课:0.5学时 第六章 地表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 掌握喀斯特的概念,了解岩溶在我国的分布及研究意义 掌握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重点掌握岩溶地貌形态和发育阶段; 重点掌握岩溶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处理对策。 本节难点:岩溶地貌形态的分析; 本节重点:岩溶区工程地质问题。 §6-3 岩溶(喀斯特)作用 本节教学要求 §6-3-1 岩溶(喀斯特)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 一、喀斯特(Karst)名称的由来 喀斯特(karst)原是地名, 位于前南斯拉夫西北部的Slovenia,Istria半岛,石灰岩高原。 当地称kars, 意大利语为carso, 德语称karst。 它来自印欧语“kar”,即岩石裸露的地方。 §6-3-1 岩溶(喀斯特)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 一、喀斯特(Karst)名称的由来 地表喀斯特 地下喀斯特 溶槽 坡立谷 地下溶洞 喀斯特喷泉 伊斯特里亚(Istria)半岛 石灰岩高原 §6-3-1 岩溶(喀斯特)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 19世纪中叶,德国和奥地利学者,用karst。 19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J.司威杰,正式采用喀斯特。 一百多年来,喀斯特逐渐成为地学界通用的术语 。 一、喀斯特(Karst)名称的由来 演变为学术名词 1966年我国第二次喀斯特学术会议(广西桂林)建议将喀斯特一词改为岩溶。 1981年在山西召开的“北方岩溶学术会议”上,又议定“岩溶”和“喀斯特”二者皆可使用。 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称为岩溶(喀斯特)作用。 §6-3-1 岩溶(喀斯特)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 二、岩溶(喀斯特)的定义 地下水为主 地表水为辅 化学过程为主:溶蚀、沉淀 机械过程为辅:流水侵蚀、沉积 重力崩塌、堆积 岩溶地貌+水文现象 统称为岩溶(喀斯特)。 所形成的奇特地表和地下形态 称为岩溶(喀斯特)地貌。 云南路南石林 (天下第一奇观) (形成于古生代,典型的热带岩溶地貌) §6-3-1 岩溶(喀斯特)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 三、岩溶在我国的分布 奉节小寨天坑 (天下第一坑) 上口径622m,口部面积27.4×104m2,最大深度662m,总容积1.1935亿m3。 位于距奉节县城91千米的荆竹乡小寨村。“天坑”在地理学上叫“岩溶漏斗地貌”。小寨天坑坑口地面标高1331米,深666米,坑口直径622米,坑底直径522米。坑壁四周陡峭,在东北方向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坑壁有两级台地:位于300米深处的一级台地,宽2—10米,台地有两间房屋,曾有人隐居;另一级台地位于400米深处,呈斜坡状,坡地上草木丛生,野花烂漫,坑壁有几个悬泉飞泻坑底,坑底下边有地下河。小寨天坑当称“天下第一坑”,属当今世界洞穴奇观之一。 §6-3-1 岩溶(喀斯特)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 三、岩溶在我国的分布 §6-3-1 岩溶(喀斯特)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 三、岩溶在我国的分布 地表浅埋的易溶灰岩和岩溶地层地区:超过23个省,超过130万平方公里。 包括深埋的碳酸盐岩,近三分之一的国土被可溶盐岩覆盖。 §6-3-1 岩溶(喀斯特)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 三、岩溶在我国的分布 旅游资源 岩溶在工程上可能带来危害? 武汉地区先后发生10余次岩溶地面塌陷: 1977年汉阳中南轧钢常堆料场塌陷; 1988年武昌陆家街塌陷和阮家巷塌陷; 1999年青菱乡毛坦村小学塌陷; 2000年2月武昌司法学校塌陷; 2000年4月青菱乡烽火村塌陷; 2006年4月白沙洲阮家巷塌陷; 2008年2月汉南区长江干堤附近陡埠村塌陷; 2009年12月武昌白沙洲大道路面塌陷近百平方米。 §6-3-1 岩溶(喀斯特)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 四、岩溶工程地质研究意义 岩溶塌陷 突发灾害 §6-3-1 岩溶(喀斯特)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 四、岩溶工程地质研究意义 道桥隧工程岩溶塌陷 贵昆线413公里处的三次重大塌陷,先后造成两列货车颠覆,中断行车71小时,已投入的治理费用达1700万元 地面塌陷造成已建铁路下沉、运输中断、隧道施工受阻。 天生桥隧道开挖至中部时,遇到长90米,宽120米,高约100米(路基以下高度大于50米)的岩溶大厅,线路悬空。 曾作过高填方与桥跨方案,由于技术及造价上的原因,不得不在隧道内再加弯道,于右侧绕避,造成损失。 严重线路: 京广线、贵昆线、浙赣线,津浦线、沈大线、渝达线等 造成: 路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