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汽车BS原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汽车BS原理

关于ABS的讨论 我们记得在马路上看到大大小小的汽车尾部大多有一个标记“ABS”吗? 知道这个ABS是干什么用的吗? 这个ABS具体是如何工作的呢? 第一节 制动理论 汽车制动性: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制动性评价指标: 制动效能,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抗热衰退性能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制动时汽车不发生跑偏、测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 常规汽车制动易出现的问题: 1.滑拖; 2.侧滑及甩尾; 3.失去转向控制能力。 讨论:为什么制动时车轮会抱死? 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以下汽车制动的原理 影响汽车地面制动力的主要因素 地面制动力取决于两个摩擦付的摩擦力:1、制动器内制动摩擦片与制动鼓间的摩擦力;2、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附着力。 制动器制动力由制动器结构参数决定。与制动踏板力成正比。 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附着力之间的关系 制动时车轮和车体的速度 滚动与抱死拖滑 制动时车轮从滚动到抱死拖滑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参数滑移率的引入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什么? 随着制动强度增加,车轮滚动成分越来越少,滑动成分越来越多,为了量化这个过程,我们引入滑移率概念! 制动力系数与滑移率的关系 制动力系数 :地面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侧向力系数和滑移率关系 不同轮胎、路面的附着系数 汽车制动稳定性 制动减速过程中能按照驾驶员意图改变行驶方向。 制动减速过程中能抵抗外力对汽车行驶方向的改变。 后轮处于抱死状态 理想的制动过程 我们的目标是:保持制动时车轮滑移率始终在侧向附着系数较大,纵向附着系数最大的滑移率值领域,从而能得到维持转向能力和方向稳定性的充分大的侧向力和产生最大地面制动力。 要达到这个目标,理想的制动过程必须是: ABS系统的引入 通过前面的讨论,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要采用ABS系统了吧? 而且我们也知道我们应用ABS所要达到的目标:车轮制动过程中不会抱死。 ABS系统发展历程 制动力调整装置设计思想的提出在20世纪20年代末,当时有人获得了这方面的一项专利(具体是谁就不知道了)。 五十年代,世界上第一台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 在1950 年问世,首先被应用在航空领域的飞机上,Knorr 公司(位于慕尼黑,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以生产制动系统著称的公司)的防抱制动装置 (ABS) 开始用于火车。当时的纯机械式测试接收记录装置还不能适应汽车技术的较高要求,所以当时的车用ABS起的效果不是很好。 ABS系统发展历程 70年代,奔驰公司开始设想并在新闻界宣称要在轿车、载货车和大客车上使用电控式ABS,但尚无成熟的、大批生产的产品。1978年,奔驰公司首次在S级豪华型轿车上装用了ABS。1984年,开始在S级、SL级轿车和190E汽油喷射汽车上成批装备了ABS。从1992年10月至今,在德国,ABS已属各类轿车的基本装备。 ABS系统发展历程 目前,最新的ABS已发展到第5代,现今的ABS还有多方面的功能,比如: 1、BrakeAssist 制动辅助系统(BA) (EVA)东风标致307上应用。 2、ElectricBrakeforceDis-tribution电子制动力分配(EBD)广本奥德赛、派力奥、西耶那等,都在制动中说明是“ABS+EBD” 3、驱动防滑调整装置(ASR) 4、ElectronicStabilityProgram电子稳定程序(ESP) 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 ABS的控制过程: 当车轮制动时,安装在车轮上的传感器立即能感知车轮是否抱死,并将信号传给电脑,电脑会马上降低被抱死车轮的制动力,车轮又继续转动,转动到一定程度,电脑又施加制动,保证车轮既受到制动又不致抱死,这样不断重复,直至汽车完全停下来。电脑能在一秒钟之间对车轮进行几百次的检测,并同时对制动系统进行数十次的操纵,在“抱死-松开-抱死-松开”的循环工作过程中,使车辆始终处于临界抱死的间隙滚动状态。 “抱死-松开-抱死-松开”: “压力降低-压力保持-压力升高-压力保持- 压力降低”的循环反复的过程。 ABS系统应用后的结果 ABS分类 ABS分类 ABS分类 ABS分类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形式外,在ABS历史上还出现过以下形式 四传感器二通道式 二传感器二通道式(用于摩托车) 一传感器一通道式 讨论:下面的东风公司商用车采用的是什么形式的ABS? 几种形式的比较总结 四通道式、特点:附着系数利用率高,制动时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每个车轮的最大附着力。但是如果汽车左右两个车轮的附着系数相差较大(如路面部分积水或结冰),会影响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广州本田即是使用四通道ABS装置。 三通道式、特点: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