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渭县的古民堡
通渭县的古民堡????????????????????????????????? ?李??? 甘肃省通渭县境内,有大量古城堡遗存。战国时所筑秦长城从西南向东北穿越全境,版筑墙体,历历在目。1995年,我曾去该县专程考察,亲见这条古老长城的城、堑、亭、障及烽燧遗存,并曾撰文评介。另有筑于北宋时期的城址两座,即今鸡川古城和什川古城。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堡城,俗称寨或堡子(bù zi)。散见于《通渭县志》的明清两代堡城有130多座,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通渭县境内的此类堡城有千余座,视为中国之最,恐不为过。通渭县是文化部正式命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如果加称其为“中国千堡之乡”,实在是当之无愧的。2005年早秋,再去通渭县进行专题考察,在3日内踏访了10座堡城,尽管涉及数量较少,但是却涵盖了这些古堡的多种类型,可见该县庞大堡群之一斑。本文绕过秦长城和宋、元以前古城,专述明清以来堡城。??? 一、堡城的类型及结构??? 通渭县的堡城可归纳为村堡、族堡和家堡三种类型,其有别于各级地方军政城池,皆具民堡性质。就其规模来看,村堡较大,族堡次之,家堡最小。从构筑形制来看,有四方堡,长方堡和圆形堡三种。从总体结构来看,均由墙垣与环壕组成。每堡开设一门,多设于南墙或北墙,门洞狭窄,如遇非常情况,便于堵塞。堡内有房舍建筑和相关生活设施。村堡多建于山区或依山而居的村庄。凡有村庄处,皆筑村堡于紧邻村庄的山头。第三铺乡城墙湾堡筑于城墙湾村南山头,呈长方形,现存堡墙高3—8米。堡门北向,东西南垣各筑墙台1—2个,环壕宽5米,深4—5米,正对堡门处筑一宽1.5米的平台,向壕内前伸2米,是为桥台,用做搭接门桥,一但有警,村人通过门桥入堡,而后便可撤除门桥,以保安全。什川乡八里湾堡,筑于八里湾村北山头,堡呈圆形,墙体高8米,环周筑墙台八个,台间距离约20米,不仅在箭程之内,即人力投石,也能相向衔接,其设计与构筑,充分考虑到防守需要。????? 族堡和家堡为常住堡,除高大的堡墙之外,堡内房舍俨然,用水及日常生活设施俱全。族堡内聚族而居,家堡则为独家居宅。从构筑形制来看,多为四方堡和长方堡,四角直交,只有个别堡筑有角墩和墙台,如南屏山废堡,角墩宽3米,外伸5米。各堡均开设南北向堡门,墙顶转角处建望楼1—2座,俗称“高房”。以平襄镇河南村“张八爷”族堡为例,东西长44米,南北宽40米,建筑总面积1760平方米,可使用面积2.6亩,外墙高约10米,含女墙约1.2米,堡墙厚6.4米,夯层6—8厘米,东南角与西南角墙顶各建一望楼,无墙台及角墩,环壕已填平。该堡现为通渭县公安局看守所使用。另如安家川安家族堡,东西宽56米,南北长58.4米,建筑总面积3278平方米,可使用面积约5亩。墙厚6.1米,夯层9—10厘米,外墙原高8米,被现住户拆除1米余,除原堡门仍在使用外,又新开一居宅式堡门。该堡无墙台及角墩,望楼可能于后期拆除。堡外环壕深5米,宽4米,堡内现居住6户人家,各开门户,互有小巷连通。再如鸡川乡李家坪族堡,东西长63米,南北宽60米,建筑总面积3800平方米,可使用面积约6亩,堡墙厚4米,顶宽3.3米,夯层7—10厘米,并筑有角墩。环壕深4米,宽5米,正对堡门处筑有桥台。堡内现为果园,田间菜畦规整,果树纵横,一片生机。族人移住于堡南村中,各建宅院。家堡构筑与族堡略同,只是规模更小。如平襄镇西关村刘家堡子,东西宽40米,南北长40.4米,堡墙厚3.5米,顶宽2.5米,夯层8厘米,西北角建一望楼。堡内住刘氏一家,现分为两户。环壕已填平,辟为果园,堡墙内外,鲜花满园,秋果累累,堪称人居佳境。宋堡村潘家堡子与苏家堡子腹背相连,中间仅隔2米许,堡门南北各一,均为边长30米的四方堡,环壕、望楼齐备。潘氏与张氏互为姻亲,世代和睦相处。更小者如安家川村的家堡,东西长22.4米,南北宽18.4米,有效使用面积只有0.6亩。堡墙高8米,厚3米,北墙开堡门。另建普通围墙,圈围家堡于其中。虽然袖珍,却是按规范夯筑并具有防护功能的堡城。??? 二、历史背景及围守纪录??? 通渭县地处甘肃中部,居于陕甘交通的要冲地段,东连陇东及关中,西向省城及河西。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明清两代及中华民国时期,战乱频仍,烽火不断。每遇变乱,官军不仅不能保民,反而为害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民众纷纷筑垒自保,于是出现了千堡林立的民众自保体系。最先出现的是村堡,一但有警,民众便村自为阵,据堡自守。解警之后,又各自回村,生产生活如旧。久而久之,富家大户便筑堡而居,将防卫与生活融为一体。于是,出现了族堡及家堡。很显然,村堡是全村民众共同修筑并用做集体防卫的。族堡及家堡则是世家大族及富有之家的家族行为。如筑于清咸丰年间的李家坪族堡,堡主人李蓉镜,于道光戊子科(1828年)“中式第二十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