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特训:第14讲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 串讲1 演练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历史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特训:第14讲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 串讲1 演练 Word版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特训:第14讲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 串讲1 演练 Word版含答案

第一部分 专题四 第14讲 串讲1 1.(2016·陕西咸阳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汉宣帝承六世之基业,励精图治开创了国力强盛、四夷宾服、经济繁荣、民生富庶的局面,故史家称之为“孝宣之治”。 材料一 公元前66年,宣帝下诏:“吏或营私烦扰,不顾厥咎,朕甚闵(悯)之。盐之食,而贾成贵,众庶重困,其减天下盐贾。” 针对“畜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先后三次诏令把豪强徒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后将其土地或充为公田,或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还把国家苑囿或郡国公田,借给少地或无地的贫民耕种,使他们尽可能地摆脱地主的控制,重新变为国家的编户。后又对遭受旱灾、地震、病疾的地区,免除三年的租赋。公元前67年,他下令降低一直很高的盐价,减轻老百姓过重的负担。 材料二 汉宣帝坦言郡太守是辅助天子治国理民的关键所在,是“吏民之本”,如果时常调动变易就不会被其属下尊重,上下难以相安;如果实行“久任”制,百姓知其将长时期在职,就不敢欺罔上司,自然就会“服从其教化”。对治理地方确有优异政绩的郡太守,汉宣帝常用的奖励办法是:颁布玺书嘉奖勉励;增加俸禄;赏赐金钱若干。公元前67年,汉宣帝在朝廷增加了四名廷尉平一官,专掌刑狱的评审和复核,并设置了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公元前66年,又下诏废除了首匿连坐法,并下令赦免因上书触犯他名讳的人。他还先后多次下诏,大赦天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宣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汉朝实施的“盐铁官营”政策。 解析:第(1)问,从经济上“先后三次诏令把豪强徒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后将其土地或充为公田,或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对遭受旱灾、地震、病疾的地区,免除三年的租赋”“盐之食,而贾成贵,众庶重困,其减天下盐贾”概况,政治上从“实行‘久任’制”“增加了四名廷尉平一官,专掌刑狱的评审和复核,并设置了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概况即可。第(2)问,学生答出该政策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即可。 答案 (1)原因:经济上:政府整顿官营工商业,打击官吏徇私枉法行为;注重解决土地兼并问题,采取轻徭薄赋方针。政治上:实行“久任”制,维持地方稳定;重视司法监察,减轻刑罚。 (2)盐铁官营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打击富商大贾哄抬物价牟取暴利,有利民生;控制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如冶铁业的发展);不利于民营工商业的发展。 2.(2016·云南统一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政府总结历代商业发展经验,不断完善坊市制度。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政府在各级市场,设“令”一人,其中在中州以上各级市场还设“丞”一人。市令“掌交易,禁奸非,通判市事”,丞为市令副贰。政府对“坊主、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进行处罚,对坊市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者先处分,再拆毁。 唐律规定:“诸市司评物价不平者,计所贵贱,坐赃论;入己者,以盗论”;“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仗六十”,“市及州、县市司知情,各与同罪”。此外,唐律对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结伙行骗等行为,规定最低要杖八十。 ——摘编自吴慧主编《中国商业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坊市制度的主要内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唐朝的坊市制度。 答案:(1)内容:对市的设置有明确规定;设置专门官职并对官员加以监管;严格限制时间和空间;严格管理物价;监管市场商品质量;禁止买卖交易中的不正当行为。 (2)简评:唐朝坊市制度不断完善,维护了市场秩序,有利于商业的正常进行,推动唐代商品经济发展;对市场管理的制度、方法对后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商业活动的某些限制,对商业发展的阻碍日益明显。 3.(2015·河南郑州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认为,“师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则皆忘本逐末,怀利去义,而无复先王之意”;“隋唐遂专以文词取士,而尚德之举,不复见矣。积之于今,流弊已极,其势不可以不变”。“其所以教者,既不本于德行之实;而所谓艺者,又皆无用之空言。至于甚弊。则其所谓空言者。又皆怪妄无稽,而适足以败坏学者之心志,是以人才日衰,风俗日薄”。因此,他“尝思之,必欲乘时改制”,“尽革其末流之弊”。 材料二 针对当时科举考试的情况,朱熹提出学习的内容,应该主要是“明人伦”,“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学者,学此而已”。而不是记诵词章;应该是“求治世之道”,而不是只为科举取士。他说:“圣朝教育人才之意,凡使为学者,知所当务不专在于区区课试之间”;而是要学习与懂得修身治己的做人道理。朱熹还认为,“学经以探圣人之心,考史以验时事之变”,历史上的“古今兴亡治乱得失”,“礼乐制度、天文地理、兵谋刑法之属,亦皆当所须而不可阙,皆不可以不之习也”,从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