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植物与腹:谷类玉米薯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讲植物与腹:谷类玉米薯类.doc

台湾大学通识?课程:植物与文明(5) 植物与腹:谷类:玉米;薯类 62 第五讲 植物与腹:谷类:玉米;薯类 摘要 前一讲介绍了?三种重要的榖?类作物:稻、小麦以及大麦?,而在此讲中粉? 墨登场的,是源起美洲的?榖类作物:玉米,玉米除了食用?外,在工业应 用上更是广泛?。也许大家可以?轻易想象餐桌?上的玉米榖片?加工前的模 样,但却意想不到?树脂、尿片、瓶瓶罐罐甚至?防风遮雨的雨?衣,和早餐 实用的玉米榖?片是同一来源?。是不是开始拿?起桌上的透明?杯研究起来了? 呢?为满足各位的?好奇心,将介绍玉米步?入人类生活的?来龙去脉。此外 榖类作物高粱?、薏苡以及粟,虽不及之前所?介绍的作物被?广大的人们食? 用,但仍是部份人?类的主要粮食?。之后,让我们将焦点?从地上随风摇?曳 的榖类作物转?移到地底下,土中安分的块?根茎作物。马铃薯以及番?薯, 其容易栽培的?特色,曾经解决了人?们粮食不足的?问题,讽刺的是,种植 马铃薯也曾在?人类历史上造?成空前绝后的?大饥荒?!让我们一探究?竟。 目次 壹、玉米:生产概况、种类、起源与传播、加工利用 贰、高粱 参、薏苡 肆、粟 伍、马铃薯 陆、番薯 柒、参考书目 捌、讨论课题 台湾大学通识?课程:植物与文明(5) 植物与腹:谷类:玉米;薯类 63 壹、 玉米 生产概况 站在世界的角?度来看玉米的?生产慨况,根据2001? 年FAOST?ATE 的统计资料显? 示,世界玉米总产?量为609,181,620 公吨,收获面积全世?界为137,596,756 公顷, 前三名依序为?:美国、中国大陆以及?巴西。而全世界单万?面积产量为4?,427 公斤 每公顷,前三名和之前?所述略有不同?,分别为美国、中国以及南美?洲。 世界上主要消?费国家,根据1997? 年的资料,主要为美国、加拿大以及欧?盟国家, 主要的输出国?,百分之69 来自美国,其次为阿根廷?以及中国大陆?。由此可知美 国不只消费量?大,其生产量足以?提供外销。 单就我国玉米?生产的概况而?言,分析我国历年?栽种面积、主要产地、进出口状况 以及历年生产?总量。我国玉米(含鲜食以及饲?料用)栽培面积的趋?势图如下: 栽培(收获)面积 : 玉米总计 将我国玉米细?分为鲜食以及?饲料用来看,鲜食玉米的面?积总计约在1?5000 公顷上 下,饲料玉米的单?位面积自19?45 年逐年上升,从1000 公斤每公顷资?增加为约 4500 公斤每公顷。我国主要玉米?产区为云林县?、台南县以及嘉?义等县市, 玉米的种类 玉米的学名为?:Zea mays L.。在世界各地的?称呼不一致,汉名:番麦、玉米、 玉蜀黍、御麦,台湾原住民泰?雅族称玉米为?:TaiTun?, TaKeiT?un,排湾族则称: KoDoMe?, PuRu Kku 在英国:maize,美国:corn, Indian? corn,日本: To-MoRoKo?Shi,德国:mais,法国:mais,西班牙:Maiz 或 choclo?。 玉米的分类根?据下图所示: 台湾大学通识?课程:植物与文明(5) 植物与腹:谷类:玉米;薯类 64 玉米是属于单?子叶植物禾本?目,禾本科,玉米族中的一?员,同是玉米族还?有薏苡 以及大刍草等?。 玉米有许多变?种,各因其特性有?不同的用途,以下举数种为?例: 台湾大学通识?课程:植物与文明(5) 植物与腹:谷类:玉米;薯类 65 玉米的起源与?传播 玉米的起源:由 teosin?te 到玉米 teosin?te 理论:玉米雌穗由t?eosint?e 的雌穗经多次?突变以及人为?选拔后演化而?成。 两者主要的不?同点(需要基因突变?的主要性状): Trait Teosin?te Maize Growth? habit 顶端花序 雄穗 雄穗 侧枝长度 长 短 侧枝顶端花序? 雄穗 雌穗 Female? inflor?escenc?e 雌穗 一对 二对以上 雌小穗 单一Sess?ile 成对Sess?ile + pedice?llate 种实外壳 由坚硬的内外?颖紧包着 内外颖变短,使种实裸露 护颖 硬 软 小花轴离层 (有)熟脱落 (无)不脱落 台湾大学通识?课程:植物与文明(5) 植物与腹:谷类:玉米;薯类 66 玉米的传播: 玉米在中国的?起源: 玉米又称玉蜀?黍,有许多别名,像是番麦、包粟、珍珠粟、 苞米、棒子、玉榴、 观音豆、 鸡豆粟等。根据记载,玉米因为来自?西番,因此有人称之?为番麦。由 于曾经进贡给?皇帝品尝,因此便有了御?麦之称。在典籍中记载?玉米的性状外?观, 形容他「秆叶类稷,花类稻穗。其苞如拳而长?。其须如红绒,其粒如芡实,大而 莹白。花开于顶,实结于节」。 玉米是是谁引?进的? 玉米在中国的?起源,传说为西方引?进,一说为哥伦布?发现新大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