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沙女孩 从流浪到成功外贸商
长沙女孩 从流浪到成功外贸商
2001年9月11日午,美国纽约,曼哈顿街头,一位黑人妇女望着倒蹋的世贸大厦,瘫倒在地。几天之后,她得到确认:在大厦里做清洁工的丈夫未能逃过劫难。“9·11”事件两个月后,当她第一次有了心情踏入一家犹太人开的工艺品店时,惊奇地发现店里新进了很多种形象逼真的世贸大厦水晶复制品。她立刻掏出60美元买下其中一件,准备带回家放在丈夫的照片旁。从工艺品店出来,她走进了附近一家“9毛9”便利店,然后按照手中的清单买下了家里已用完或用坏的口罩、手套、抹布、手电筒、螺丝刀、刷子等日杂用品,以及两个女儿想要的文具、布娃娃和卡通贴纸。
这位美国黑人妇女可能不会想到,她所买的那些东西,都是远在万里之外的上海莘庄一位叫曾丹的女子,在中国浙江的乡镇小工厂里组织生产,然后经上海港运抵美国纽约的。
如今,纽约的曼哈顿、长岛、皇后区以及毗邻的新泽西州很多地区,都已成为曾丹畅销中国小商品的老根据地。她的货在不少地区的“9毛9”店或类似的小店里已占到垄断的市场份额。几乎每个星期,曾丹都会有装得满满的一个最大号的集装箱抵达纽约港,然后与她合伙的多个小商品进口商或批发商能使所有的货在一天内就分流上架,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见到曾丹的第二天上午,她开着一辆鹅黄色吉普,先送父母去看她为他们新买的一套很洋气的商品房,然后把记者带到她在莘北路公路边的办公室兼样品仓库。我们惊奇地发现:那只是在一幢很旧的二层民房里的很普通的两间小屋,而且全公司连她仅4个人。
既没有后台和关系,也没有相关的经历,入行2年多,4万元启动资金……这一切都是怎么延伸的呢?
流浪纽约发现中国商机
“三年前,我在纽约流浪,误打误撞进了这一行。”曾丹告诉记者。
她是湖南长沙人,南下海南时恰好赶上“圈地热潮”,抓住机会大捞了一把,最风光时名下的房地产价值近两个亿。但在随后的泡沫破灭中却又一切化为乌有。2000年2月,她依托以前的朋友到了美国纽约。
如果想谋求一份安稳的工作,在纽约应该不难。但曾丹已经对自己再去打工很不习惯了,甚至感到无比痛苦。于是,每天想做的就是去寻找和抓住那些“快速赚钱的商机”。
开中国画展、开餐馆、开咖啡厅、做房屋中介、开各种类型的小公司……结果折腾了半年,每一件事都以失败告终,剩下的一点钱连最廉价的公寓也租不了,成了纽约街头一名地地道道的流浪者。这个时候,她想:“纽约不是我的地方,但看来我要死在纽约了。”
在若干次光顾“9毛9”店捡了不少便宜之后,一次,曾丹突然想知道店老板是从世界上哪些角落捞来这些“价廉物美”的东西。她随手拿起了一袋毛巾,在包装袋接近底部的地方发现了一行很小的字:“MadeInChina”。翻遍了店中所有商品,几乎全都是“MadeInChina”!接下几天她跑遍了纽约几乎所有的“9毛9”店,发现情况尽皆如此。
这些货都是“9毛9”店店主从纽约港的小商品进口商批发商处弄来的,他们大多是犹太人和西班牙人经营的企业,一般和中国的厂家没有直接接触,而是通过中国的国营贸易公司寄送或散发的产品目录定货。他们经常抱怨外贸公司办事效率低,产品设计与包装的换代更新速度慢,常常很滞后于消费市场的变化。另外,他们也心存怀疑:外贸公司说不定吃了很大一笔钱呢。但是,他们对这些一直也无能为力。
进一步的市场调查,曾丹发现了“9毛9”店的美国消费群体事实上有很强大的购买能力。美国经济持续多年不景气,已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偏爱到“9毛9”店拣便宜货,而不只是原来的那些贫穷的黑人和西班牙人。另外,经济不景气只是使美国人相对穷了,在“9毛9”店花去的1美元在他们眼里就如同可以丢掉的钱一样,所以买回东西后丢三拉四不多久就消失了,甚至过一段时间干脆就扔了,重新去采购新外观设计的商品。比如曾丹发现他们买电筒简直就像吃电筒一样,几天买一个,几天后又买一个。
“中国制造的小商品原来在美国已卖得铺天盖地,难道我作为一个从中国来、了解中国的人,还不能从中找到发财的机会?”曾丹感到眼前亮起了明灯。
她找到一个规模很小的华裔日杂品批发商,对他说:“我们合作成立一家进口公司吧。我回大陆去直接从厂家采购,保证比你现在的进价低很多。而你负责这面的分销,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双赢!”
批发商虽是一个华人,但来美已20多年,对现在中国大陆的小商品制造情况早已不甚了了。他觉得这几年从纽约码头上岸的中国货已经非常便宜了,吃惊地问:“这可能吗?”然后看了看曾丹的落魄样,又问:“你行吗?”
曾丹盯着他的眼睛,然后一字一顿地回答:“NO-Problem!我在那面有很多朋友,可以非常顺利地把货弄到这里。”其实她对中国小商品生产状况、出口环节及外贸政策心里并没有底,但她确信自己找对了方向,再难的事也办得成。
批发商迟疑了一下,说:“行,我们就去注册一家公
文档评论(0)